央視龍年春晚,孔雀公主楊麗萍和她的舞伴王迪表演的《雀之戀》,被譽為“春晚最震撼的節目”。兩位舞者在猶如“阿凡達”般的幻境中演繹孔雀的相依愛戀,將東方傳統的舞蹈藝術與西方後現代概念巧妙結合,在春晚舞臺上為全國觀眾呈現了一段全新的美學體驗,這種美學也被楊麗萍稱為“新東方美學”。春晚過後,王迪立即回到廣州排練,隨後啟程去加拿大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演出。2月3日,本報記者通過越洋電話採訪了這位完美詮釋雄孔雀的舞者。
靈感與智慧鑄就《雀之戀》
來自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的王迪曾參加過5次央視春晚。2001年春晚的《飛舞迎春》,2008年春晚的《獅舞東方》,他都參與了編導和領舞,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今年,楊麗萍在看過王迪的一段現代舞表演錄像後,確定與他合作在春晚舞臺上表演《雀之戀》。這個難得的機會讓王迪受關注的程度直線上升。春晚過後,王迪聽到看到了很多評價,大多是鼓勵和讚譽,對此他依然保持了平常心,“我這個人比較喜歡低調,不是很在意這些。”
王迪說,與以往相比,這一次的春晚對舞蹈節目更重視、更尊重。“《雀之戀》這支舞跟以往大家看到的春晚舞蹈差別較大,首先是服裝和造型細節上的不同;再有從編排上,我們這支舞更注重整體感,一氣呵成,想要帶給觀眾一種空靈、高雅的享受,可能不像以往春晚的舞蹈都是比較情緒化的、熱鬧喜慶的,所以也感謝春晚導演能給這個節目一個獨立的創作空間。”
在春晚演出之前,已有5年春晚經驗的王迪仍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因為頭一次和楊老師這樣的藝術家合作雙人舞,壓力很大。但真正站在舞臺上,便不會想太多,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中了。”
《雀之戀》前前後後修改了幾十稿,這也是王迪跳舞22年以來修改編排次數最多的一支舞。“楊老師是想法和點子都很多的藝術家,她也希望跟她合作的人都能跟得上她的節奏,都會隨時迸發新的創意,所以在排練時楊老師會經常問我是不是有新的想法。”
王迪坦言,與楊麗萍合作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合作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就是楊麗萍內心的那種堅持。“楊老師特別平易近人,她對舞蹈很執著,但沒什麼架子,我們相處得很舒服,所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了很好的默契。她常常特別亢奮,永遠都不累,在平時吃飯喝咖啡時都會突然聊到舞蹈,說我們這個動作可以這樣做,音樂可以再加強一點等。她讓我知道要做一件事情真的要很專注,很投入,每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最終才能把舞蹈更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央視的收視率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春晚的舞蹈節目達到了9.8%,在網絡及微博上,《雀之戀》這個節目也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能夠獲得觀眾的肯定,除了舞蹈本身的精彩之外,春晚舞臺效果的升級,也是《雀之戀》等舞蹈節目令人驚艷的原因之一。《雀之戀》的舞臺背景是深藍色為主色調的森林,畫面中變幻成月光映襯下的鳳尾竹,蝴蝶在竹林中飛舞,對“孔雀”的生活環境進行藝術加工,月亮從天幕緩緩運動到弧幕,從而陪襯出“雙雀”的戀愛環境,也彰顯了這段舞蹈的詩意。同時,聲光電一體、現代感極強的舞美效果也使得東方文化中的“孔雀”舞進入現代高科技時代。
把自己當成一只孔雀
在楊麗萍的舞蹈世界,孔雀,始終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楊麗萍第一次通過春晚舞臺與全國觀眾見面是在1989年,當晚她跳了三支舞,分別是《舞之魂》《西雙版納三色》和《孔雀》。數年內,她又陸續在春晚上表演了《兩棵樹》《火》《月光》《歲寒三友松、竹、梅》等舞蹈。今年,楊麗萍重返春晚舞臺,短短5分鐘的《雀之戀》,兩只孔雀在叢林中慢慢靠近,互相吸引,相戀伴舞,在整場春晚節目熱鬧、喜慶的氛圍中脫穎而出,彰顯了空靈清新的意境。
孔雀舞源于傣族舞蹈,孔雀象徵了美麗、智慧和力量。孔雀主題是東方審美最好的題材,舞劇里有很多孔雀係列,如雀之靈、雀之戀、雀之山。在楊麗萍看來,孔雀是一種圖騰、一種信仰、一種精神,展現了人和自然的關係。“動物的自然法則是最適合人類的,人類連愛情觀都應該學習鳥類,學習動物和自然界。所以不僅要把一支舞蹈跳好,也要把自然界美好的東西融化到生活里,融化到做人的精神里面。”
王迪對此的理解是:“孔雀是中國的,但它更是世界的,可以借助孔雀傳達一種人類共通的情感與思想。”
因為觀眾早已習慣欣賞以楊麗萍為代表的女性舞蹈家表演的孔雀舞,對于男性表演孔雀會感到有些突兀。王迪解釋說:“其實刀美蘭跳孔雀舞以前,雲南村寨里的孔雀舞都是由男人跳的,男性舞者跳孔雀舞應該比女性舞者更有力度,通過男性舞者的表現,孔雀會更高貴、更驕傲、更神秘。我跳的雄孔雀跟楊老師肯定有所不同,同樣的動作,我會更有力度,來表現雄性的力量。”
楊麗萍認為,《雀之戀》既不是原生態的,也不是民族舞,而是一種新的創造。在編排過程中她嘗試了一種全新的、實驗性的美學,希望營造出既東方又時尚的氛圍,即“新東方美學”。“現代舞就是追求身體解放、心靈自由,但要表現觀念和情感,這和我追求的新東方美學是一致的。有的現代舞,臺上跳得起勁,臺下觀眾卻不知道他在跳什麼。舞蹈,還是要從人的角度出發,關注生命本身,不能光是關注舞者自己。”
王迪說:“要跳出孔雀的靈性,必須在舞臺上達到忘我的境界,忘記你是在演播廳里,忘記周圍的一切,把自己當成一只孔雀。”王迪告訴記者,除了舞蹈特有的肢體語言,《雀之戀》還加入了口技,舞蹈開始時的清脆鳥鳴就是他和楊麗萍用口弦吹出來的。在《雀之戀》的結尾,男女舞者開屏雙手合十,則是象徵了生命的交融合一。
楊麗萍為什麼選中了王迪
選擇王迪擔任《雀之戀》的男主角,楊麗萍有多方面考慮:“他不僅現代舞跳得好,民族舞也不錯,現代舞強調個性,王迪運用身體的能力很強,能跳出人物內心的層次。他現在30多歲,這個歲數的舞者已不再單純依靠技巧跳舞了,他有閱歷,有生活體驗,跳起來有感覺。”
王迪對這一說法也非常讚同,“因為演員跳到一定的年齡肯定是越來越走心的,一切的動作與情感都是從內向外的,可以說是在用心跳舞,用心支配肢體,跳出自己的情感。”
談到自己的舞臺經歷,王迪說,因為很小的時候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兩歲半就上了幼兒園的長托,一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漸漸也養成了習慣,上小學後就很懷念集體生活。12歲時,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全國招生,沒什麼舞蹈基礎的王迪陰錯陽差報考成功,又過上了集體生活。後來,王迪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他曾參加全國舞蹈比賽、CCTV電視舞蹈大賽並多次獲獎,由他編導、演出的《吾愛無聲》《守望》《和你在一起的我》等作品還曾在日本國際芭蕾舞及現代舞比賽和韓國國際芭蕾舞及現代舞大賽中獲得金獎。
“楊老師是良師益友,讓我對舞蹈的認識和理解又有了新的提升。”王迪認為,舞蹈本身不需要借助其他任何道具,唯一的語言就是人的肢體,完美的舞蹈是表演者通過身體語匯,把舞蹈的內涵和意蘊傳達給欣賞者。
舞蹈演員並不輕松,比如春晚前一個月,王迪便開始節食。“每次登臺之前一個月對飲食都非常注重,因為要保持身材,一般都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我想很多舞蹈演員都會這樣,因為在臺上表演要給觀眾呈現美,因為這個,提前一個月,甚至提前一年,都應該做得到。”
《雀之戀》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王迪,他也希望從《雀之戀》開始,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去認識現代舞。王迪還透露說,目前楊麗萍正在創作新舞劇《孔雀》,他也將擔任這部舞劇的男主角。與楊麗萍之前的《雲南映象》等幾部舞劇有所不同,《孔雀》以大手筆表現了“新東方美學”,既傳統又時尚,且更具戲劇性。王迪告訴記者,這部舞劇將在今年八九月份開始全國巡演。另外,今年王迪還將參加舞劇《粉墨春秋》以及中澳文化年的演出。“每個舞蹈演員最好的時期不同,對我來講,現在這個年紀正是最好的時段。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跳到老。”記者 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