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譚晶:用歌聲唱響時代主旋律

時間:2010-10-12 08:47   來源:半月談網

  “我首先是一名軍人,才是一名歌手”

  當記者與譚晶聊到如何看待自己的雙重身份的時候,譚晶表示“我首先是一名軍人,然後才是一名歌手”。“‘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會後悔’。”譚晶用歌詞詮釋自己對綠色軍營的摯愛。

  自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後,能一步跨入總政歌舞團,部隊看中的也正是她身上的這種與部隊氛圍相協調的質樸之美。生于70年代末的譚晶已經走過了10年的軍旅生涯。譚晶非常珍視自己的軍人身份,每年都抽出盡可能多的時間下部隊演出。

  10年來,她帶著自己的歌曲走進邊疆、海島、深山,聲情並茂地為戰友演繹著動人的軍旅情懷。許多邊防哨卡、孤島冰山等都有過她的身影和歌聲。她演唱的軍旅歌曲《妻子》成為軍嫂們心目中的永恆主題曲。

  她總是把自己的歌唱事業與部隊、與社會融入到一起,把更多的愛和責任撒在基層連隊、撒在普通百姓之間。她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中,在奉獻中尋找快樂和激情。在北京奧運會上,她不僅為奧運獻了歌,也成了火炬傳遞太原站的第一棒火炬手,她還作為一個普通的志願者,為奧運會服務。2009年她又成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去為西部缺水的群眾唱與呼。她說:“西部群眾更需要藝術家的責任和奉獻。”

  作為歌手,譚晶與奧運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在這里相逢,語言不同,一樣的笑容;我們伸出手,放飛一個夢,讓所有的人們都真心相擁……”譚晶的《天空》優美動聽,浪漫空靈。在殘奧會之前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譚晶演唱的《天空》成為火炬傳遞的背景音樂;在奧運閉幕式上,她帶來了《北京北京我愛北京》;而在青島奧帆賽開幕式上她也現場演唱了主題曲《愛在海洋》。對自己與奧運的不解之緣,譚晶認為是種責任,“我覺得自己比別人幸運,一直能參與到和奧運有關的各項活動中。”

  說起奧運,譚晶表示,“我深深地感受到,奧運不僅僅是體育的盛會,而且是文化的盛會。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音樂,相互交融、交流,這已經是世界和諧、和諧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覺得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很多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奧運做著貢獻。”

  最近,由于她德藝雙罄的價值追求和群眾基礎,使她在權威部門舉辦的“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中高居榜首。

  “跨界也是一種和諧”

  譚晶在唱法上大膽探索,兼容並蓄,融美聲、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稱為“跨界唱法”代表者之一,被譽為“新民族唱法”。她的唱法傳統與現代相交融,民族與流行相貫通,融民族底蘊、美聲技巧和通俗靈性為一體,形成了大氣、簡約、主流的演唱風格,為我國歌唱藝術注入了活力。

  譚晶1998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專業,但她卻相繼捧走1998年“亞洲之聲”流行音樂比賽銀獎和2000年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專業組通俗唱法金獎。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朱以為說,大學期間譚晶已初步形成“跨界”演唱風格。

  “歌唱其實是沒有界限的。”譚晶告訴記者,其實跨界的最高境界是無界,是把各種唱法運用自如、融會貫通。跨界是音樂上的和諧,跨界也是一種和諧。

  “把流行音樂高雅化,把嚴肅音樂時尚化”,譚晶認為跨界唱法正是自己希望探索的道路,無論哪種音樂形式,目的都是要傳遞內心的一種真實情感。音樂是全世界最流行的語言,因此音樂是國際化的溝通手段,文化交流、文化外交離不開音樂。只要音樂響起,世界各地的人們就變得不再陌生,他們眼中就充滿著喜悅、激動和期待,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譚晶具備用不同唱法演繹作品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條件和扎實的聲樂功底。”著名樂評人金兆鈞說,譚晶是把音樂作為一項終身事業來追求,而不僅是把它作為成名的手段。這種心態在當今浮躁的流行音樂圈內彌足珍貴。

  譚晶深圳音樂會上李雙江說:“譚晶是軍隊的好女兒,是共和國的好女兒,是改革開放的好女兒,是時代的好女兒。”

  譚晶表示:我慶幸自己生長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這個時代的舞臺上,我心存感激,直到永遠。面對你們——我的父輩,我的老師,我年輕的朋友,我想說,你們給了我歌唱的生命,不論“和諧之聲”唱到哪里,只要我還站在舞臺上,我的情感,我的歌聲,我的一切都屬于你們,屬于我的祖國和她前進的時代!

編輯:劉瑩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