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一月四日電 題:臺灣工藝大師王俠軍:想讓中華瓷“站起來”
中新社記者 許曉青
臺灣藝術家王俠軍日前在上海開設了“八方新氣”藝術瓷陳列館,帶著一百多件藝術瓷出現在大眾面前。王俠軍在此間對兩岸記者說,復興中華瓷文化已成為其新的藝術創作目標。
針對瓷器創作,王俠軍提出了獨到見解,他想讓中華瓷“站起來”,還希望瓷器擁有“表情”,並能“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
二00五年,伴隨連戰、宋楚瑜返抵大陸的轟動效應,臺灣工藝大師王俠軍的名字開始被大陸普通民眾知悉。當時,連宋攜來大陸的“伴手禮”中,富含中華傳統元素的王俠軍玻璃藝術作品佔相當比例。這已成為兩岸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時隔多年,王俠軍此番來到上海,推出他與他的創作團隊歷時八年完成的白瓷係列作品“八方新氣”。從臺北到北京,再到上海,王俠軍一直堅持表達,想讓中華瓷“站起來”的設計理念。
言談中,王俠軍對日漸式微的大陸瓷器行業表示擔憂。他說,瓷器(china)作為中華民族手工藝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亟待走上復興之路。
有別于時下流行的西洋瓷或日本瓷,王俠軍研發的新作品,大多採取垂直平面、鏤空花紋、懸空等罕見技法,福祿、祥雲、如意等傳統紋樣也隱含在作品中。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瓷土在高溫燒鑄時極易扭曲變形,王俠軍的創作直接挑戰了極低的成型率。
王俠軍選擇白色作為其瓷藝作品的基本色,他說,靈感一部分來自中華傳統藝術的中的“留白”手法。他還坦言,自己也相當關注大陸“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瓷器的研究進展。對于宋明以來的傳統瓷藝,王俠軍稱,可以從古玩中尋找創意,但不準備單純模倣或復制文物。
熱衷于在兩岸傳藝的王俠軍頗感欣慰的是,二00八年,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首次造訪大陸,就將王俠軍創作的白瓷作品《圓滿》作為禮物贈予上海方面,這一飾有“如意”的傳統器皿,成為兩岸交流的新見證。
兩岸“三通”直航實現後,王俠軍已在期待,二00九年預計有更多的大陸觀光客去臺北、高雄等地的“八方新氣”瓷藝展廳參觀,一同分享把玩瓷器的快樂。他說,在北京時,常常能遇到鑒賞高手,這令他感到心有戚戚。
對于成本相當高的創意新瓷研發來說,王俠軍認為,藝術將不因金融危機而止步。相反,他還為即將到來的農歷牛年創作了《牛轉·鴻運到》、《福田·四季春》等白瓷牛作品,寓意兩岸牛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