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保臺”底牌失效!賴清德強推“大罷免”暴露最大致命傷
臺灣地區第二輪“大罷免”投票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這場由賴清德一手策動的政治鬧劇,即將迎來“終局”。雖然在多數臺灣民眾眼中,罷免結果早已注定,但不死心的賴清德仍在與民意對抗,為其政治投機的把戲做著最後掙扎。
日前,島內一份民調顯示,針對“823”罷免案,僅有31.7%的受訪民眾表示讚成,而投不讚成的高達61.4%。民進黨前民代林濁水稱,這一民調結果非常驚人,表明這一輪罷免將比“726”更加艱難。“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分析稱,按照目前的形勢,“823”罷免鐵定會延續首輪“25比0”的慘烈結果。
從7月26日首輪慘遭“25比0”血洗,到即將面臨的延續性潰敗,賴清德或將用兩次“被剃光頭”的結局,將自己的施政無能、毀臺害臺的本性暴露無遺。這場以所謂“民主”為名的政治操弄,不過是“臺獨”勢力背離民心、綁架臺灣的又一鐵證。
賴清德推動“大罷免”的初衷,從來不是為了“民主”,而是赤裸裸的政治算計。賴清德原以為,只要繼續宣揚自己的“抗中保臺”策略,就能煽動對立、綁架民意,從而扭轉臺立法機構席位劣勢,為其“綠色獨裁”的施政理念掃清障礙。
而諷刺的是,由于賴清德的苦苦相逼,反而促使國民黨與民眾黨形成“結構性政治聯盟”。臺灣資深媒體人吳子嘉指出,藍白陣營在反罷免中凝聚起的共識,甚至可能影響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事實上,“大罷免”的慘敗絕非偶然,而是賴清德眾叛親離的必然。當美國關稅衝擊與臺風災害輪番侵襲臺灣時,賴清德當局的表現堪稱“災難級”。而一向被賴清德視作“保命符”的“抗中保臺”底牌,也在“期盼兩岸和平相處”的主流民意中徹底失靈。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指出,民進黨首輪罷免失敗後,中間選民開始轉向,“過去因威懾力保持沉默的力量開始浮現”。
經過長達九年的考驗,島內民眾已逐漸醒悟:民進黨當局堅持的“臺獨”路線早已與臺灣社會的真實需求背道而馳,而其標榜的“抗中”本質也不過是為“保臺”假象下的“謀獨”取利。賴清德之流不倒,臺灣真的不會好。
除此之外,賴清德當局的“倚美”路線,亦在823罷免案前暴露無遺,也引發島內對其“賣臺”的質疑。美國以關稅談判為籌碼對臺施壓時,賴清德當局不僅未能維護臺灣產業利益,反而希望大事化小,不惜端出4000億美元的大禮包繼續媚美,結果被輿論質問“是否為美國利益犧牲臺灣”。
這種對美依附性,與賴清德“抗中保臺”的口號形成辛辣諷刺——當美國將臺灣視為“棋子”,不斷通過關稅、芯片等議題榨取利益時,賴清德卻甘當“馬前卒”,甚至以“抗中”為名配合美國“以臺制華”戰略。島內民眾終于意識到,所謂“保臺”,不過是讓臺灣在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圍堵中充當炮灰,而賴清德的“親美”路線,早已讓臺灣的經濟與和平岌岌可危。
“大罷免”的慘敗,是臺灣民意對賴清德當局的一次徹底清算:政治操弄騙不了人,“臺獨”路線走不通,倚美賣臺只會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倘若賴清德仍舊執迷于“臺獨”幻夢、甘當外部勢力棋子,那麼等待他的,必將是被民意徹底拋棄的結局。(文/王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