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首頁-視頻-專題活動-兩岸交流

中華臺北隊官員談奪金計劃

2008-08-09 10:10     來源:央視網     編輯:羅旭婷

			
			      
			
			

 

  央視網消息(海峽兩岸):主持人:歡迎繼續關注《海峽兩岸》,8月8號北京奧運會即將開幕。面對這屆體育盛會,中華臺北隊的參賽選手們早已經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那麼中華臺北隊的選手們將參加此次北京奧運會的哪些比賽項目?他們有什麼樣的奪金計劃?今天我們就這方面話題,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邀請到了中華臺北隊代表團的團長蔡賜爵先生和臺灣體育部門競技運動處的處長彭臺臨先生來共同交流,二位好。


  蔡賜爵:主播好,各位觀眾好。


  彭臺臨:主播好,各位觀眾好。


  主持人:首先我們還是通過一段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資料。

 

  參加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的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共有運動員80人,他們將參加田徑、遊泳、柔道、跆拳道、帆船、舉重、賽艇、射箭、射擊、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壘球、棒球和自行車等15大項的比賽。


  這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朱木炎奪得男子跆拳道58公斤級冠軍時的情景,四年後,他又把目光瞄準了北京奧運會。人高腿長加上踢法強悍,朱木炎一出場就有不凡的氣勢,世界跆拳道聯合會曾稱讚朱木炎是世界跆壇的奇才,臺灣媒體封他為“臺灣戰神”。而美聯社則形容從他的身上能看到李小龍的身影。承載了太多人的期望的朱木炎,力爭在北京奧運會上能再拿下一塊金牌。


  中華臺北跆拳道選手朱木炎:


  這是我的目標,所以我覺得這是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成功是留給堅持到最後一秒的人,所以在努力的過程中一定會想放棄,一定要堅持,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是你的。


  同樣在為獎牌而努力的還有乒乓球選手莊智淵。乒乓球在臺灣被稱做“桌球”,八歲時莊智淵開始接觸這項運動並逐漸展露天分,十三歲時他被母親送到北京和大陸選手一起訓練。現在的莊智淵是乒乓球界公認的擊球速度最快的選手之一。面對北京奧運會,他希望能在比賽中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中華臺北乒乓球選手莊智淵:底限獎牌就是銅牌,因為桌球難度本身就在那邊,我也知道難度有多大,其實不容易啦,能拿到當然是最高興。其實去打比賽,如果能把我所能做的做出來就好。我最怕就是怯場輸下來,沒拿到成績就更糟糕。如果說我能做到盡力發揮,沒有拿到牌其實也還好。


  北京奧運會即將開始,中華臺北隊的體育健兒們希望通過努力拼搏,帶給海峽兩岸的觀眾更多驚喜。

 


  主持人:我們看到臺灣媒體報道說,在四年之前的雅典奧運會上,中華臺北代表團的參賽項目是14項,那麼這次出徵北京奧運,中華臺北隊是共取得了15項賽事的入場券,那麼參賽的種類可以說是歷屆之冠。那麼具體的情況,蔡團長能不能先跟我們做一個介紹?


  蔡賜爵:事實上這一次中華臺北代表團的組成,是由80位選手及53位的官員共同來組成。整個代表團是133人,總共參加的項目是15個項目。事實上我們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我們參加的項目是14個項目。但是在雅典的競賽人數里面,我們參賽選手有88位,整個代表團是142位。雖然這一次整個代表團的隊員是比雅典來的少了8位,但是我相信,中華臺北代表團這一次在北京奧運,他的一個表現,我認為不會遜于2004年的奧運會。


  主持人:您認為這15個參賽項目上面,中華臺北隊在哪些項目上有衝擊金牌的實力?


  彭臺臨:跆拳道是最具有優勢的,朱木炎、楊淑君、蘇麗文跟宋玉麒,這四位選手我認為都有奪牌的實力。那射箭方面,男子的團體跟個人都會有表現,王正邦的狀況非常穩定,而且一直在進步中。那另外一個郭振維是非常穩定,一個陳詩園是個老將,是上回在雅典奧運拿到銀牌的隊長。這三個人加起來,我認為男子射箭也是非常有機會,可以進到前三,至少可以進到前三拿到獎牌,個人至少也有可能進去。那女子方面的射箭,袁叔琪的狀況是一直在進步中。吳蕙如跟另外一個新的選手,還不滿18歲,叫魏碧鏽,這是一個新的選手。但是在袁叔琪的領導之下,我認為女子在團體奪牌有機會,個人看臨場表現,那可能袁叔琪跟吳蕙如都有機會。


  主持人:據說你們在羽毛球上,還有一個黃金女雙,也非常厲害是嗎?


  彭臺臨:簡毓瑾跟程文欣,這兩個人現在目前的狀況算不錯了,而且很努力,兩個人的團隊精神也夠。所以我們認為,她目前全世界排名是第四,我希望她們兩個能夠衝進前三名,我們預期的,我們希望她們能夠衝進前三。


  主持人:帆船是你們從來沒有參加過的奧運比賽項目,這次參加帆船比賽的有幾個人,運動員怎麼甄選出來的?


  彭臺臨:只有一個,張浩,他拿的是外卡。這很不容易,因為他自己在澎湖練出來,因為他很有意思,他住的是南投,是臺灣唯一沒有靠海的地方。他父母為了讓他能夠去學帆船,整個家搬到澎湖去,然後後來請了不錯的教練,然後幾乎是每一年要自己貼不少的錢,除了政府稍微補助以外,他們自己貼補的。張浩很有決心去練習,而且不滿18歲。所以我認為他能夠克服沒有海的地方去練帆船,風浪板,然後到澎湖去,你可以看到他的決心。所以今年我認為他在北京奧運,他肯定有相當的經驗。將來他的成績,我是可以期望的。


  主持人:據說這次在自行車項目上,有一位19歲的小將叫做馮俊凱,他好像是最後一名加入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的一個成員,他的情況能不能做一個介紹呢?


  彭臺臨:本來一直沒有把這個選手算出來。他自己在國際公路賽成績出來以後,再冒出來的。我們最近有接觸到他,我們覺得他應該是很有機會。如果在北京奧運會他有相當經驗以後,我們開始做重點培養。希望2010年在亞運可以有所表現,2012他能變成主力選手。


  主持人:據說這次還有一些非專業的運動員加入到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里面,比如說在射擊方面,好像就有一些非專業的運動員,是這樣嗎?


  彭臺臨:有一個選手叫黃逸伶,她是射擊項目,她是在警官大學的學生,現在三年級的學生。她最後拿到資格賽,衝進了射擊的手槍,兩個項目。她不錯,他的學業成績很好。但是在表現方面,我認為今年比較保守,我們認為她要奪到牌子還要相當的努力。


  主持人:我們知道棒球運動是臺灣民眾最喜愛的一項體育項目,而且臺灣民眾對它的關注度也非常地高。據說國民黨的黨主席吳伯雄先生,這次會專門到北京來觀看棒球比賽,也為中華臺北的棒球隊隊員們加油。那麼就您的判斷,中華臺北棒球隊在這一次北京奧運會上的表現,會不會超過上一屆雅典奧運會呢?據說上一屆雅典奧運會,好像是中華臺北隊得了第五名。這次會不會衝進前四,甚至是前三?


  蔡賜爵:中華棒球隊事實上,在2004年,我個人也是代表團的一個副團長。我也目睹我們中華健兒在第一時間所有奮戰的一個經過。但是我們知道棒球不但在臺灣是一個人口最多,而且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個項目。尤其說這一次在奧運的棒球項目里面,有世界非常強悍的一個對手,就包括、古巴、美國、日本、韓國,這些可能都是中華代表團所面臨奪牌的過程中,一個非常強硬的對手。我們中華代表隊在雅典第五名,當然我們是希望說,先通過了七場的預賽,取得前四交叉的過程。


  主持人:在上一屆雅典奧運會中,中華臺北隊拿到了兩金兩銀一銅,那麼這一次的北京奧運會上,你們有什麼樣的奪牌計劃呢?


  彭臺臨:跆拳道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四個人至少都能奪到牌,其中應該希望能有金牌。那射箭方面我希望設定在男子團體的射箭,能夠拿到金牌。實際上更好能衝進個人的項目,假如能夠三個選手衝進個人的項目的話,我們的獎牌可能會有機會超越雅典。


  主持人:那麼彭處長, 對于拿到獎牌的運動員,你們有一些什麼樣獎勵的計劃呢?


  彭臺臨:我從上一屆兩金兩銀一銅來講,其實臺灣的獎勵措施向來是全世界應該算前幾名的。但我不認為是獎勵措施出來的,其實2004年拿到金牌是因為掌握了奧林匹克精神。我們掌握了更高、更強、更快,把體能跟技術方面不斷追求他的,超越他們的極限,突破他們自我才拿到。當然後來我們的獎勵措施不錯,金牌有1200萬,銀牌是700萬,銅牌是500萬。後來我們也把這個再修正,因為為了照顧運動員終生,我們就把它變成終生可以拿,然後變成每個月可以拿,7萬5一個金牌。事實上拿金牌還可以升成大學的副教授,有技術值的副教授。


  主持人:那麼彭處長,這次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里面的這些參賽的運動員,他們為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和備戰,都做了什麼樣的準備呢?


  彭臺臨:其實每個運動員在準備奧運中付出很多很多代價,然後有很多很坎坷事情。然後碰到很多挑戰或者像是生活上的挫折。我用朱木炎舉例好了,朱木炎從2004年拿金牌回來就光環罩頂。可是變成一個壓力很大,所以在2006年,他事實上只拿一個銅牌,亞運銅牌。事實上他想考慮,都退出了。不過很不錯的,結果後來有曾經他的讚助廠家,一個叫阿迪達的一個經理,他得了胃癌,也復發了。就因為他,他來鼓勵朱木炎說,其實你有這麼好的天賦,為什麼不再繼續拿你這一生里面第二塊奧運金牌。這個啟發了朱木炎再重新站出來。其實朱木炎這回再站出來,他的體能方面,他的技術方面都重新再調整。朱木炎付出了很大的決心,今天2月的時候我都問他說,木炎,你可能有機會七成拿金牌?他說不,他說處長只有五成。但是他可以面對問題的時調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楊淑君是非常漂亮的一個跆拳道選手,是朱木炎的女朋友。她為了拿奧運金牌,去年拿資格賽之後,她剔了一個大光頭,現在長出來了,這顯示她的決心。所以楊淑君的技術不錯,但是她過于體能跟她決心不太夠。另外一個宋玉麒他是體重問題受困,他其實受的不是體重,他上次拿資格賽的時候,他實際上打的,他的筋都斷了。可以他可以碰到傷,慢慢調整過來,先把體重控制了,然後把信心找回來。現在目前我認為他極有機會拿到牌,拿到金當然是難度很高,可是他的決心,可以看到他們每一個運動員調整過來的整個歷程是很讓人感動。


  主持人:中華臺北隊在以往的奧運會比賽當中,曾經取得過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有人說,中華臺北隊的一些項目,真正意義上達到世界水平,是在2004年的那次雅典奧運會上,這也促進了中華臺北隊整體的一個競技水平的提高,給備戰北京奧運會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呢?


  彭臺臨:過去中華臺北隊拿不到奧運金牌都會找很多理由,其實後來發現這缺乏奧林匹克精神,他們忽略了什麼叫更高、更強、更快,很容易滿足自己的成就。2004年我們讓運動員體會到這一點,所以一直不停突破自己。因為這個經驗,所以我們現在目前運動員,尤其像朱木炎還有像射箭的選手,參加過雅典奧運的這些老將,都已經把這個精神帶到我們訓練的項目里面來。所以很容易帶動新的選手,我是一個體育人,過去只注重技術訓練,所以我們現在很注重在整個精神跟心理上的訓練。射箭其實說像袁叔琪,2004年她是一個高中畢業生,正好進師范大學,在甄試的時候,在2004年她想退訓,她不想再練了,她找不到射箭的樂趣,也找不出說要去參加奧運的動機,要求退訓。我已經跟她提過,我說叔琪,你這一生可能就參加這一次奧運,那為什麼不參加,盡你全力呢?結果她就忍耐下來練了6個月,在2004年拿了銅牌。那個經歷讓袁叔琪在這四年之間,她成熟許多,而且她可以自己可以幫助新的選手,像這次魏碧秀,是非常年輕的高中選手,也在調整。袁叔琪過來來幫助她,所以這個女子,這個成績慢慢從低谷可以往上拉的話。就光袁叔琪的成長,她可以幫助其他運動員,這個團隊建立起來了。


  主持人:那麼今年你們對于射箭隊員來說,是不是有一些強化的訓練,在心理素質這方面?


  彭臺臨:有,比如我們到北京去考察以後,就把北京的射箭場的所有的決賽場地,因為發現比較窄,比較壓抑,骨架部分高,就倣制北京奧運的場地,一模一樣把它做出來,然後讓人去適應,第一個。第二讓他去習慣被幹擾訓練,就說旁邊很多觀眾在騷擾他,讓他不受影響。另外就是睡眠剝奪,也就是說萬一在那邊睡得不好,也不影響成績,像這種技術性我們都在操作。不過我現在覺得,還是選手自己的思維,假如心理決定要去做這個事情了,這些都是小問題,他們都應該可以克服。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以往過去以往的賽事當中,中華臺北隊在北京呢,從來沒有金牌。所以有臺灣媒體說,這似乎成為了中華臺北隊的一個“魔咒”。那麼這次參加北京奧運會,有沒有信心破除這個“魔咒”拿到金牌?


  蔡賜爵:在1990年的亞運,事實上是我們中華臺北代表隊告別亞運20年,重新返回亞運的競技場。尤其是當時在1990年,兩岸的政治環境使然,事實上在中國北京大陸舉行,事實上對臺灣來講,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場地。經過20年來,兩岸的互動跟交流,我想在這一方面,對中華臺北代表團在北京的奧運奪牌的過程中,我想去除他心理的障礙,我想這一點,我們是相當有自信的。因為事實上我們經過2004年的這一個雅典奧運的考驗以後,在國際競賽大場合的競賽里面,我們事實上心理的建設,備戰的一個心態,我想都不能夠與過去相提並論。

  主持人:好,謝謝蔡團長和彭處長,今天就這個話題和我們所做的交流,謝謝你們。也祝願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在這次北京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彭臺臨:好,謝謝。


  蔡賜爵:好,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主持人: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視頻

推薦視頻

更多臺灣新聞

更多新聞發布會

更多涉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