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陳星:民進黨可能逐步關小兩岸交流之門

2016年04月25日 19:2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4月25日福州訊 (記者 李傑) 由華廣網舉辦的第三期“華廣論壇”24日在福州市舉行,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在論壇上指出,民進黨上臺執政對兩岸關係會產生重要影響,未來衝突大于合作的情形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的“新常態”,陳星預測,未來逐步關小兩岸交流之門是民進黨最可能的選擇。

  陳星指出,眾所周知,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根本無從談起。如果民進黨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能有所調整,未來衝突大于合作的情形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的“新常態”。

  陳星說,蔡英文顯然是想用模糊的“兩岸現狀”說辭來處理未來的兩岸關係,不過這個“兩岸現狀”卻是民進黨自己建構出來,並已經模糊掉“九二共識”的內涵。這種做法很顯然不能蒙混過關,而只能拖延時間。

  陳星認為,蔡英文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與大陸對抗的布局,這種布局涵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而其自恃的籌碼則是臺灣“民意”的支持以及美國等國對臺灣的支持。

  “在民進黨那里,兩岸關係仍是一個‘議題’而非‘問題’”,陳星說,蔡英文固然知道“臺獨”不可能,但放棄“臺獨”卻又非其所願,而民進黨內反對調整“臺獨”立場的聲音顯然還是主流。在上述背景下,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能夠選擇的余地確實非常小,對該黨來說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繼續邊緣化兩岸議題,並以適當的方式利用兩岸議題進行內部動員。

  因此,陳星預測,未來逐步關小兩岸交流之門是民進黨最可能的選擇。至于說門到底要關到什麼程度,關鍵在于民進黨對兩岸交流可控程度的認知。從以前的歷史經驗來看,民進黨追求的目標在于既保持兩岸交流的規模,同時又不損害其“臺獨”論述以及政黨動員的社會基礎。

  陳星也表示,討論未來的兩岸關係時,應該將近年出現的新變量考慮進來。比如,網絡社會化情況下兩岸民意的直接對抗。2014年以來網絡社會興起對臺灣的影響非常明顯,“太陽花學運”以及後續的政治運動中均可以看到其影子。大陸網絡社會的發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去年出現的“帝吧出徵”事件就是非常明顯的信號。這種民間社會的對抗具有突發性及不可控性特徵,未來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會進一步加深。

  陳星最後說,盡管民進黨上臺以後兩岸關係走向可能會發生轉折性變化。不過影響兩岸走向的關鍵因素還在于兩岸的實力對比。以此而言,事實上大陸一直牢牢掌控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與主導權,只不過在民進黨以後兩岸的博弈變得更加復雜而已。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