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風過後需要反省過失 更要落實反省

2009年08月12日 14:51: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生報》12號發表社論說,這幾天由于臺風的關係,南臺灣受到重創,許多山區村落被水淹沒,就連以度假著名的恆春半島及其周遭的鄉鎮都遭水淹,從平面、電子媒體所看到的畫面,真是讓人感慨萬千,不勝噓唏。前陣子整個臺灣還因為雨量不足缺水,渴望臺風帶來雨水,可這一次的臺風卻帶來驚人的雨量,形成嚴重的水患,造成不少生命財產、自然資源和農作物的損失,有些媒體說這是臺灣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

  社論指出,臺當局相關單位和臺軍都已經展開救援工作,我們當然期待不管是生命財產或自然資源和農作物的損失,都能被控制下來,降到最低。在此,我們也要呼吁社會各界能夠伸出援手,對于受困的民眾給予最大的援助。不過,我們也必須趁此時機,對一些問題做一番反省和檢討,從而能夠使未來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生命財產等的損失能夠盡量減少,甚至降到零的程度。

  首先,每次自然災害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我們幾乎都歸諸于自然災害的力道,譬如50年來最大的雨量,30年來最大的風災等,這樣的認知背後,忽略掉一些重點:我們每經過一次的自然災害,我們到底做了什麼?反省了嗎?反省的徹底嗎?反省後有沒有具體落實一些做法?

  社論稱,如果我們確實有做了反省並且採取了改進的作法,自然災害所帶給我們的損害應該會不斷的降低,可是,擺在眼前的現實是,5年、10年甚至20、30年或50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只能哀嘆自然災害力量的巨大,而臺當局也只能在每次的自然災害後,做一些例行救助工作和一些政治秀而已;社會公眾和我們每一個人,到底是要任其循環下去,還是要阻止這種循環,完全要看我們的覺悟和決心了。

  其次,每次自然災害所創的,都會包括一些山明水秀、碧海藍天的地區,譬如這次受創的災區包括了著名的恆春半島,其它如高雄縣的三民鄉、東港和林邊等。恆春半島是度假勝地,三民鄉是螢火蟲之鄉,東港是鮪魚的故鄉,林邊跟東港更是舄湖地形,具有可貴的自然生態和資源。這樣的寶地,那麼容易遭到自然災害的摧殘,令我們不得不擔心我們的觀光前景。這幾個月來,大陸遊客赴臺數量銳減,有很多人歸諸于新流感的肆虐,但我們必須虛心想想,臺灣這麼多的景點是不是會讓人來了一次又願意再來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從相關的信息都可以知道,我們對于面對大陸遊客赴臺觀光,根本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遊覽車不夠,飯店不足,生意交易不誠實等不一而足,其實,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景點是否好到或有特色到讓人願意一來再來。如果做不好這一點,我們的觀光前景就真的堪憂了。

  為什麼雨量超乎我們想象之外的大,度假勝地的恆春半島就會成為孤島,有豐富海洋生態和資源的東港和林邊會成為“水鄉”,螢火蟲之鄉會被土石流或水吞沒,這些說來都令人感傷,但是感傷之余,我們必須痛下決心,好好思考如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重演。社論最後強調,更重要的是,除了要做到不會雨大了、過量了就淹大水之外,還要堅定的做到,讓我們的每一塊土地都更踏實,更細致,更有特色,這樣一來,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才會更有自信和自在,甚至才能吸引更多包括大陸遊客赴臺或國際遊客慕名而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