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中國說事”為哪般?

時間:2011-03-10 15:29   來源:解放日報

    近日,美國高官頻頻出席國會聽證會,屢屢發表講話提到中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警告說,“我們在和中國爭奪影響力”,“在全球影響力的競爭中,美國可能會落後于中國”。國防部長蓋茨說“中國從利比亞撤離公民的決定比美國早”,“國防經費不應減少”雲雲。緣何美國高官要“拿中國說事”,從中露出什麼端倪,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首先,美國高官“拿中國說事”,對象是國會議員或者普通民眾,意在兜售其政策理念。克林頓和蓋茨此番講話大肆渲染中國“影響力擴張”,主要是為了向國會要錢,做共和黨人工作,不要削減外交和國防預算。言外之意是,如果國會少給錢,情況就會很糟糕,甚至將是“毀滅性的”,中國會超過美國。事實上,克林頓在講話中除了大打“中國牌”外,也拿別的國家說事,以強化其裁減預算危險的說法。

  無獨有偶,年初奧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也多次提到中國,但卻是選擇另一個角度。他說,“就在近期,中國擁有了世界最大的民營太陽能研究機構”,“(中國和印度)開始盡早著手對孩子進行教育,並延長教育時間,更注重數學和科學。”他還提到了中國的高速鐵路、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奧巴馬總統“拿中國說事”,試圖採取“倒逼”辦法,宣傳其發展美國經濟、能源、教育、科技政策,激勵美國民眾按照他的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盡管克林頓、蓋茨和奧巴馬講話的背景、內容各有不同,但“拿中國說事”,異曲同工,都著眼于國內政治,推銷其政策主張和訴求。

  其次,美國“拿中國說事”將常態化。美國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正如奧巴馬所說,“無法接受讓美國坐在次席上”,要保持“全球領導者角色”。中國現在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國則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利用其民眾不甘屈居人後的心理,煽情說事,這是很自然的,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很有效的借口或理由。可以預計,隨著中國與美國差距的縮小,“拿中國說事”的做法將時有發生,而且會越來越常見和頻發。

  最後,中國的不斷發展自然引來不同動機的“對比”,中國要適應並以平常心態對待這種現象。“拿中國說事”大致有幾種情況。一是正面的,但也可能是負面的,既有“棒殺”,也有“捧殺”,或兩者兼而有之,要寵辱不驚,心中有數。二是往往是以偏概全,以點帶面,抓一點不及其余,聳人聽聞,有時聽上去很“給力”,有時又很刺耳,要頭腦冷靜,千萬別給“忽悠”了。三是牽強附會,不佔邊,不搭界,如蓋茨所說中國從利比亞撤離公民之事,似也不必計較,一聽了之。當然,如果出于外交目的,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那就另當別論了。 (吳正龍 作者係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