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加稅”,不如稅改返利

時間:2011-03-07 14:59   來源:武漢晚報
  3月4日,在全國政協會議分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甘連舫談到個稅免徵額問題時,自稱月薪3萬,應當“向我加稅,放老百姓一馬!”,建議向高收入群體加稅。對此,有委員表示讚同,有的則認為不應針對特定人群大幅提高個稅稅率。(檢察日報3月6日)

    在稅收天平失衡的語境下,甘委員這句“向我加稅”,猶如“向我開炮”的強音。自我犧牲的勇氣和魄力,讓人欽佩,也直指當前稅收結構的積弊之深。

    稅收可能擠壓民生改善空間,因而稅收結構的優化,成了當前課題。甘委員的“向我加稅,放百姓一馬”,聽似驚雷,卻直指稅改的方向——稅收理應降低低收入階層的重荷,稅負承擔,應體現出起碼的公平,所謂的“調節財富分配”,當指向貧富溝壑的填埋。

    誰都知道,“羊毛拔自誰身上”與稅負高低,是衡量稅收合理性的兩把尺子。稅向誰徵,與民生冷暖、資源分配緊密關聯。若是稅收將矛頭指向工薪階層,“平衡分配”的功能勢必弱化,而普通民眾的生活境遇會更顯逼仄,壓力陡增。因而,在歐美國家,高收入群體成了稅負承擔的主體,底層民眾則普受惠澤,譬如在英國,2010年1%富人繳稅已佔所得稅總額的25%。

    在稅負失衡同民生痛感對接的情景中,甘連舫委員的“損私利公”,無疑彌足珍貴。“向我加稅”的果敢,與溫總理的“降低低收入群體負擔”的決心脈絡相承。它打破了既得利益者的“趨利”情結,“讓利于民”的旨意,也與稅改指向相契合。尤其是在我國高收入群體薪酬不透明,偷漏稅嚴重的情形下,它以“拿自身開刀”的膽識,贏得了不少讚許聲。

    然而,“向我加稅”或許出于善意,卻英雄主義式的敘事,很難行得通。一方面,灰色利益的盲區存在,無法規避高收入者偷漏稅的不法之舉,“加稅”可能會誤傷其他,讓身處夾心層的“白領”們不堪其重;另一方面,“國富民窮”前提下,“讓利于民”與“加重中產階層個稅”怎樣平衡,尚無定論,提“向×加稅”不免貿然。慮及這些,甘委員的“向我加稅”,恐怕難現示范效應,反而落下“作秀”之名,甚至飽受道德綁架的指摘。

    說到底,稅改要實現藏富于民,終究得因循“制度依賴”,而不是“道德自覺”。與其“向我加稅”,不如因制度所迫,明晰納稅主體,適當設置稅率,在個稅稅改政策上,以及其他各種專項稅上,盡可能讓中低收入群體返利。(佘宗明)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