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搧了“量減價跌”一巴掌

時間:2011-04-21 15:21   來源:紅網

  每套總價至少千萬元的房子,一上午就被搶光。17日,樓市“日光”現象,又再次在北京市廣渠路15號“金茂府”開盤現場上演。購買上千萬元的住宅、轉戰周邊城市,可見樓市調控政策對中高端樓市的影響並不大。(4月19日《山東商報》)

  “基本上猶豫一下好房源就沒了,這哪是在選豪宅,明明是買白菜。”當日,廣渠路15號地正式以“金茂府”的名稱入市,一位購房人告訴記者,240套房源引來了近千名購房人,整個選房過程不超過兩個小時,稍微晚點到的就已挑不到好戶型。

  不僅“日光”,售價也“不含糊”,幾個樓盤,均價都在48000元到51000元之間。即使是最便宜的一套戶型,總價也要上千萬元。而北京樓市上次出現“日光盤”,還是在“京十五條”頒布前,萬科長陽半島開盤現場,當時每套房源的總價僅僅在150萬元左右。這說明,“京十五條”頒布後,調控效果並不明顯,“穩中有降”多少含有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稍後的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在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3月份全國房價漲勢回落,房價已經駛入“慢車道”。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房市已經進入由“量減”向“價跌”轉變的關鍵時期,調控政策需要繼續堅持,再次發力,以保證房價回到合理區間。(4月19日《濟南日報》)

  我不知道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具體,但直覺是“量減價跌”其言過早,缺乏事實支撐。即以咱所在的小縣城為例,2月份,房價基本不超過2000元,進入3月尤其到了現在,隨著由政府主導某個大型新區房價上漲,整個縣城房價漲聲一片,高者竟達3000多元。也許在大中城市來看,這樣的房價真賤,然而在我們這樣的低收入地區,房價上漲如此之快,還是令人吃不消,無怪乎怨聲載道了。而今,北京又現“日光”想象,由此及彼,這無異于搧了“量減價跌”一巴掌,它使人不得不懷疑,國家統計局所謂的“漲勢回落”、業內人士所謂的“量減價跌”,不敢說是信口開河,混淆視聽,起碼有些遜色,不足為信的。

  或許,無論國家統計局還是業內人士的“量減價跌”論,是有“根據”的,可房子是給人買的、給人住的。“量減”不用說,而于“價跌”,公眾的感受和實惠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不用統計部門和業內人士的說教,公眾完全可以從近來房價調控的一係列“走勢”中看出個端倪。一方面,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控制目標成了“漲價幅度”,一方面,許多城市遲遲不肯出臺此個控制目標,有關部門對此一會說要重新制定目標,一會說要問責不按規定時間出牌的負責人。可時至今日,這些還停留在嘴上,這實在令人失望。

  其實相對而言,“量減價跌”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葉障目。雖然業內人士也坦言調控政策需要繼續堅持,再次發力,以保證房價回到合理區間,可公眾還是擔憂,這個與事實和公眾感受幾乎完全不符的“量減價跌”論的拋出,是否會影響和左右下一步國家調控政策的走向,甚至成為地方政府無動于衷的口實,結果“房奴”們終究還是“房奴”?(張國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