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

2025-11-13 10:57:00
來源:《求是》2025/21
字號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作出深刻分析,指出“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這為我們正確判斷形勢、科學謀劃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帶來機遇和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變亂交織,變的一面深入發展,亂的一面更加突出,我國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伴隨嚴峻挑戰。總體看,機遇仍然大于挑戰。
  一方面,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
  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各種弊端日益凸顯。少數西方國家對多極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明顯不適,仍妄圖維持單極霸權,但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抵制。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過艱苦奮鬥和廣泛合作,走上發展快車道。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25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佔世界60%以上。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深刻改寫國際政治格局和世界經濟版圖。我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員,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已經並將繼續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雖遭遇逆流但仍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將有力促進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為我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和集聚全球資源要素,深化同各國貿易、投資、金融等合作,推進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係,拓展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難得機遇。此外,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將進一步凸顯我國經濟“壓艙石”作用,國際分工深度重構也將為構建以我為主的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提供契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技術創新呈現多技術交叉融合和群體性躍升態勢,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徵更加鮮明,產業化進程加快。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技術加速迭代、融合應用,我國在部分領域已形成先發優勢,新技術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廣闊,為我國搶佔技術和產業發展先機提供了有利條件。
  全球治理赤字加重、公共產品缺失,全球治理處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當口,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解決熱點難點問題,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代表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符合各國人民共同願望,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團結凝聚各個國家的最大公約數。這些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貢獻了“穩”的支撐和“進”的動力,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和引領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面臨諸多外部風險挑戰。
  全球安全問題凸顯,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地緣衝突易發多發,世界動蕩加劇,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等地區衝突延宕外溢,帶來的能源資源危機、戰略通道威脅、糧食短缺、難民潮等問題,已突破地域邊界,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戰略安全威脅增多,擁核國家互信減弱,有可能陷入新一輪軍備競賽,戰略安全機制更加脆弱,維護共同安全、構建良性互動的戰略格局面臨更大挑戰。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疊加共振,周邊涉我安全環境復雜因素增多。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向本土化、區域化、集團化方向演進,經濟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滋長蔓延,全球化紅利消減。尤其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升,叢林法則回歸。美國肆意挑起關稅戰、貿易戰,侵害各國正當權益,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損害多邊自由貿易體制,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嚴重幹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妨礙我國和其他國家正常經貿往來。
  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少數西方國家固守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把我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實施全方位圍堵遏制打壓,築起“小院高牆”,推行“脫鉤斷鏈”,挑起陣營對抗,發動輿論戰、認知戰,搞意識形態滲透,試圖遲滯甚至中斷我國現代化進程,我國外部環境壓力增大。
  二、我國發展具備諸多優勢
  “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具體來講,我國發展至少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這一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突出體現為黨的領導的優勢,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能夠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下貫通、執行有力,保證黨帶領人民朝著既定目標接續奮鬥;黨的創新理論為重大決策提供科學指引,保證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觀規律;各級領導幹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能夠為推動發展、深化改革、維護穩定發揮示范帶頭、戰鬥堡壘、先鋒模范作用。體現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能夠組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前沿研究開展集中攻關、加快實現新突破;調動各方面優質資源組織實施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牽引帶動作用;因時制宜制定實施宏觀政策,實行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提高宏觀政策精準性有效性;及時有效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等。體現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的優勢,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經濟秩序。體現為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優勢,能夠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添動力、增活力,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消費和投資潛力大、空間足、成長性強,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從消費看,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群眾對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民生需求更加旺盛,對高品質生活的多樣化需求不斷增長,蘊含著巨大消費潛力。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加快形成,也將有力促進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從投資看,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更新和數智化改造,推動產業迭代升級;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區域聯動發展,發揮重點區域增長極作用;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等,將有力拓展投資空間。此外,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入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也將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完整產業體係優勢。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正逐步形成體係完備、配套齊全、協同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係。尤其是在工業方面,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居全球第一。完整產業體係有利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釋放產業發展潛能,夯實實體經濟根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
  ——豐富人才資源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提升,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我國已經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截至2024年底,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億人,研發人員總量多年居世界首位,高技能人才超過7200萬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我國高校每年培養超500萬名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專業畢業生,居全球首位。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我國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一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茁壯成長。此外,2024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實現從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跨越。豐富的人才資源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創新創造動能。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有效需求不足,國內大循環存在卡點堵點;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農業農村現代化相對滯後;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壓力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項;人口結構變化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提出新課題;重點領域還有風險隱患,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著力加以解決。
  三、在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建議》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明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重大原則、主要目標、重大戰略和政策舉措。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保持戰略定力。歷史發展有著內在規律,其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是歷史必然。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因為我們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始終沿著歷史前進的邏輯前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發展,牢牢佔據道義制高點;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我國發展具備的諸多優勢將進一步彰顯。要登高望遠,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為亂花迷眼,不畏浮雲遮眼,不被帶節奏,根據《建議》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形勢的分析判斷,觀察時代、把握時代,乘勢而進、順勢而為,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搶佔先機。要注重向歷史要經驗、向實踐要智慧,總結運用好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多年來特別是新時代我們黨戰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歷史經驗,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努力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預判在先、謀定而動,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咬定青山不放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廣泛凝聚力量。形勢越復雜,挑戰越嚴峻,任務越艱巨,越需要乘眾人之智、用眾人之力,充分激發億萬人民的創新創造活力,匯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共襄偉業的磅薄力量。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努力形成人人奮發進取、人人恪盡職守、人人盡展才智的生動局面。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準確把握當前社會成員分眾化、利益訴求多樣化、思想觀念多元化、社會交往信息化等特點,提高群眾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作風建設新成效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敢于善于鬥爭。進入機遇和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唯有保持昂揚的鬥志、頑強的意志,鍛造敢鬥善鬥的過硬本領,才能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重大考驗中贏得主動,立于不敗之地。面對外部圍堵遏制打壓,要保持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風骨,核心利益不讓步,原則問題不妥協,威脅訛詐不退縮,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國際紛爭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堅決反對霸權霸道霸淩行徑。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特別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以全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綜合施治、協同發力,一往無前革積弊,一貫到底除痼疾,著力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面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要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發揚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決克服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畏難退縮等情緒,以嚴固本、以嚴治吏、以嚴強基、以嚴正風、以嚴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及時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
  錨定目標奮進。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抓好落實。要充分發揮《建議》的戰略指引作用,把《建議》精神貫徹到國家和地方“十五五”規劃綱要及專項規劃的編制中,強化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監督,健全政策協同和工作協同機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提高規劃執行力,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把《建議》精神貫通到謀劃發展的重大決策中,體現到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中,錨定目標不放松,貫穿主題不偏離,抓住重點不散神,協同推進不偏廢,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作者:田培炎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