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推動民營經濟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5-08-19 13:32:00
來源:《求是》2025/16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鮮明提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多次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並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舉措,擘畫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為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深刻領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係,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我們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戰略部署和決策意圖,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更高站位、更嚴標準、更實舉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後,我們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兩個毫不動搖”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明確下來。回顧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歷程,正是因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極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我國經濟實力才得以快速增強,發展成果惠及億萬人民。我們要深刻領會“兩個毫不動搖”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在民營經濟發展中得以展現。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推動民營經濟肩負更大使命、承擔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大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形成新動能新優勢。
二、全面認識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國民營經濟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規模實力持續提升。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2012年以來,民營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比重由79.4%提高至92%以上。民營經濟不僅在傳統的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十分活躍,也在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領域加速發展,不少民營企業從不起眼的“小不點”成長為擔大任的“大塊頭”,入圍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由6家增加至34家。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資,民間資本控股的杭臺、杭溫高鐵建成投運,核電項目引入民資參股比例最高達到20%。
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我國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澎湃動能。2012年以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由62.4%提高至92%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0%。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民營經濟發展潛力不斷釋放,2024年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最大進出口主體,一批科技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全球矚目的突破性成果。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通過開源模式、算法優化,加快追趕全球最先進人工智能大模型。一些民營企業在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的研究開發上加快協同創新。
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越來越多民營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新活力。2012年以來,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0%以上,對全國進出口的貢獻由三成左右提高至五成以上、對全國出口的貢獻由四成左右提高至六成以上,民營企業連續6年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是我國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力量。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強勁,民營企業佔比過半。民營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效,綠色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加快建設運營。
社會貢獻持續提升。廣大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以產業報國、實業報國為己任,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稅收貢獻方面,民營經濟稅收佔比保持在50%以上,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就業吸納方面,民營經濟對城鎮勞動就業的貢獻持續穩定在80%以上,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關鍵力量。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歷程中,共有12.7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產業投入超過1100億元,惠及超過18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生態保護、社會慈善等各類事業中,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彰顯責任擔當,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科學把握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綜合分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展望“十五五”時期的發展態勢,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支撐和獨特優勢。
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係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廣闊空間。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我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體係配套完整,軟硬件基礎設施網絡便利化程度高,強大供給能力優勢明顯。內部潛力的不斷釋放和供給體係質量的穩步提升,將推動供需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為民營經濟長期向好提供有利條件和基礎。
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5億,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工程師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我國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不畏艱難、敢于拼搏、勇于創新、堅韌不拔的優秀企業家,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我國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一代又一代優秀年輕企業家接續成長,“人力資源優勢”正轉化為“人才資源優勢”,把更多民營企業建成世界一流企業有了更充沛的活水源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新機遇。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技術創新呈現多技術交叉融合和群體性躍升態勢,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徵更加凸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方面科技創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正在眾多領域催生規模巨大的新供給、新需求,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創造新的重要機遇。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實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不斷增強,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權保護制度等各方面改革舉措持續落地見效,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更高、交易成本降低,將更好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對外開放范圍和領域持續擴大,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我國國際貿易投資合作空間不斷拓展,有助于民營企業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同時也要看到,受內外部因素疊加影響,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市場準入和要素獲取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還不充分,一些行業出現“內卷式”競爭,等等。但要認識到,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以扎實有效的工作不斷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
四、全力以赴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係統觀念,發揚釘釘子精神,會同各方面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落實,全力以赴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斷優化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施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扎實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深入推進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推動修訂招標投標法,深入治理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積極推廣遠程異地評標、“雙盲”評審等創新做法,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減少人為幹預,加強對中標結果的公平性審查。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布局,支持更多民間資本投資鐵路、核電、水利、公共服務等領域重大項目。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積極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持續深化投貸聯動合作。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加大民營經濟發展要素支持。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係,健全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不斷增強“信易貸”質效。發揮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繼續支持民營企業股票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債券融資。加快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平等使用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產業共性技術平臺。深入實施“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完善促進數據要素高效配置與流動“軟環境”,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數據要素型企業做優做強。強化人才支撐,暢通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深入開展民營企業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拓寬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全面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做好法律的宣傳、貫徹和配套制度建設等工作,加快形成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為基礎、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為支撐的法律制度體係。深入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研究制定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加大涉企執法問題查糾整改力度,規范跨地域涉企刑事案件辦理,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強化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加大對違規收費的治理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全面實施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建立拖欠企業賬款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強化失信懲戒,下大力氣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加強對民營企業原始創新的保護,依法懲處侵犯商標權、專利權等違法行為和侵犯商業秘密、倣冒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加力落實各項紓困政策。加強涉民營經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依法依規履行涉企政策調整程序並設置合理過渡期,加強已出臺政策的督促落實和實施效果評估。健全涉企優惠政策直達快享機制,推動從“企業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企業”。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監測指標體係,研究編制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強化形勢分析研判。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深化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用好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發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健全問題收集—辦理—反饋—跟蹤回訪閉環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匯聚工作合力,點面結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風險管控機制,提升合規經營水平,重視企業接班人培養,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強化重點行業產能監測、預警和調控,增加高端產能供給,加強行業自律,使企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引導民營企業穩妥有序“走出去”,不斷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指導支持民營企業妥善應對貿易摩擦、限制性措施和海外知識產權等糾紛,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規范海外經營行為。健全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支持引導企業拓展合作空間,提升發展整體效益。
持續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深入宣傳黨中央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態度,準確解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總結推廣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典型案例和各方經驗做法,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講好民營經濟發展的鮮活故事。堅決抵制和批駁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和做法,及時批駁和澄清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言論。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人士培育賦能計劃,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等行動,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