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餅幹國家標準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一條規定是餅幹包裝上必須明示配料清單及各項營養指標,標注熱量和營養物質比重等。這樣,消費者今後買餅幹將有更多直觀的參考依據。不過記者昨天發現,目前市場上有不少餅幹包裝上的營養指標依然“含糊其辭”。
據了解,新國標將餅幹定義為“以小麥粉(可添加糯米粉、淀粉等)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糖、油脂及其他原料,經調粉(或調漿)、成形、烘烤等工藝制成的口感酥松或松脆的食品”,實施後將取代1988年制定的酥性餅幹、韌性餅幹、威化餅幹、夾心餅幹、壓縮餅幹等13項餅幹行業標準。
按照新國標,餅幹外包裝上必須標注餅幹的熱量、營養物質所佔比重等,針對嬰幼兒等特殊群體的餅幹,還要具體標注特殊營養成分的具體用量等。消費者可以通過比較不同餅幹的營養表,選擇適合自己的餅幹。此外,新標準還要求餅幹外包裝字體必須統一,如“巧克力夾心餅幹”中的“巧克力”和“夾心餅幹”必須使用同一字號,不能突出巧克力成分。
現在距新國標實施還有一個多月,記者昨天走訪超市發現,大多數餅幹的外包裝上都標有產品配料表,但卻沒有多少產品標注出各種營養物質的具體含量,如一些“高鈣餅幹”,消費者根本無法從包裝上判斷其中的鈣含量;而那些巧克力、蛋黃餅幹等特別口味的餅幹,把“蛋黃”、“巧克力”的字號標得比其他字大;而嬰兒係列餅幹中,雖然多數產品的配料表中標有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名稱,但具體含量和比例也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