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隨著資金面的改善,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出現了小幅下滑的走勢。不過記者注意到,投資期限在1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產品收益率反而繼續上行。與此同時,外資銀行一些結構型產品收益率繼續在高位徘徊。
與上周相比,本周新發理財產品中期限在1個月到6個月的產品比例明顯增加,收益率也繼續上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招商銀行的產品收益率甚至高達6%,與6月底相比毫不遜色。
銀行理財專家表示,雖然進入7月份,錢荒有所緩解,但資金面緩解程度並沒有市場預期那麼大。記者注意到,昨天深交所3天國債回購品種利率大幅度飆升,從0.22%上升到2.9%,上漲幅度超過10倍,而其他幾個品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也顯示出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在連續回調後有所反彈。
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的結構型產品預期收益率繼續維持高位。本周發行的法興銀行債權基金挂鉤結構型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達到19.5%,而匯豐銀行和星展銀行的兩款結構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也有14%和9%,遠遠高過其他類型產品。此外,東亞銀行一款結構型產品預期最高收益也有7%。
這些產品投資期限都比較長,最短的星展銀行是1年,而最長的東亞銀行產品投資期限甚至達到了3年。
“結構型產品高收益率後面是高風險和低流動性,投資者選擇要謹慎,而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目前依舊可以選擇一些高收益的中短期產品。”銀行理財師提醒,雖然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還可以,但隨著監管加強,今後風險會逐步加大,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選擇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符合的產品。(記者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