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達到14.8%,超出此前機構普遍預期。分析人士表示,扣除季節性因素之後,9月份的M2增速仍符合年初預定目標,考慮到目前資金利率水平處于央行合意區間,預計央行短期內將繼續通過逆回購操作維護銀行體係流動性的總體穩定,推出降準降息等大幅度寬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通脹及穩增長的角度來看,中期內貨幣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放松空間。
9月M2增速遠超預期
14%預定目標有望實現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M2同比增速達到14.8%,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根據Wind資訊統計,此前22家機構給出的9月份M2同比增幅預測中值為13.8%,其中華泰證券、浙商證券的預測值最高為14%,仍遠低于央行最終數據。
受商業銀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響,一般季末銀行存款都會相應增長,進而導致季末M2增速出現一定的虛增,而今年9月M2的波動尤其明顯,是否意味著M2增速實際上並未達到年初預定的14%這一目標水平呢?
對此,海通證券認為,9月份M2的波動主要緣于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貨幣供應的季節性規律發生了變化。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由之前的偏緊轉向中性偏松,而由于經濟下滑使得銀行避險情緒較強,往往造成季初放貸積極性不強、季末突擊放貸,從而進一步加大了貨幣供應的季節性波動。不過海通證券表示,即使排除季節性因素,從季度中間月份看,去年11月份,今年2月、5月、8月M2增速分別為12.7%、13%、13.2%、13.5%,仍有明顯回升,說明貨幣供應條件正在逐步向常態回歸。
海通證券表示,預計10月份M2增速為14.2%,而考慮到新的季節性規律起始于去年四季度,預計今年四季度的波幅將會減小。這意味著,四季度末M2增速有望達到14%左右的政策合意目標。
資金利率總體平穩
逆回購繼續擔綱主力
除了M2出現超預期增長之外,9月我國社會融資總額新增高達1.65萬億元,同比激增285%。而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我國銀行體係流動性始終保持緊平衡狀態,7天期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穩定在3.50%附近。這說明,即使在降準預期屢屢落空、央行僅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微調流動性的背景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仍得到了較好的滿足。
數據顯示,10月15日R007加權收于2.81%,較上一交易日再降37BP,較9月均值相差近70個基點。後市來看,由于近期人民幣匯率連續走強,外匯佔款增長有望繼續恢復,而且基建投資加速也會部分對衝財政存款的季節性增加,巨量逆回購到期成為考驗短期資金面的主要因素。據Wind統計,本周和下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分別高達3370億元和3670億元,對衝到期資金後,形成被動凈回籠3270億元、3480億元,相當于兩次提準所回籠的資金。
不過,中金公司等機構認為,由于降準在總量放松方面的影響范圍更大、效果更明顯、信號意義更強,為了避免其對于房地產市場預期造成影響,央行前期選擇了逆回購而放棄了降準,而從9月金融數據超預期增長來看,預計短期內逆回購仍將擔當貨幣政策主力工具,降準、降息等大幅寬松的可能性繼續下降。
據交易員透露,15日央行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進行了7天、14天、28逆回購和28天、91天正回購操作詢量。市場人士表示,考慮到當前資金面比較寬松,本周逆回購操作規模有望較上周大幅縮量,從而避免到期逆回購規模“滾雪球”式增長,減輕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壓力。
CPI重回“1”時代
貨幣政策有放松空間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1.9%,物價漲幅重回“1”時代。中證研究中心認為,雖然歐美日均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為通脹再生創造了寬松的貨幣環境,但全球經濟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的基本面並不存在,輸入性通脹壓力難及2009年至2011年水平。預計四季度PCI同比漲幅難以超過3%,通脹上行步伐溫和可控。
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擴張性政策刺激增長的效應可能下降、刺激通脹的效應則在增加。但考慮到我國整體經濟短期難以快速回升,機構普遍認為,在通脹數據有望保持低位運行的背景下,中期內貨幣政策仍有一定的放松空間。
招商證券表示,9月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增長,除了新增貸款之外,信托貸款、委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融資渠道的打開,意味著政府在有意放松貨幣政策,未來貨幣政策供給量將繼續增加。
而在降準降息方面,由于我國經濟增速步入趨勢性下行、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外匯佔款增長中樞也趨勢性下移,之前為對衝外匯佔款增長而持續攀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自然隨之轉入下降通道。目前大行法定存準率仍高達20%,未來下降空間廣闊。就利率政策而言,在實體經濟依然疲弱、物價走勢溫和背景下,適度降息仍不失為減輕企業融資壓力、提振市場信心的有力武器。申銀萬國、上海證券等機構表示,與以前相比,未來降息的概率明顯降低,但考慮到保增長仍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能完全排除明年一季度前再次降息的可能。 記者 葛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