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被人遺忘的秘境 顯露原始的美

時間:2010-07-21 14:17   來源:T--騰訊

  秘境,對于廣袤遼遠的中國只是冰山一角,但它是一個開始,對于秘境的探索將在親身遊歷中得以實現。

諾鄧

  諾鄧

  一座小村莊能保存千年風貌世所罕見,地處滇西北大山深處的一座名叫“諾鄧”的白族村莊就保有這樣的殊榮。近日,雲南省政府正式將這座千年白族古村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予以重點保護,列全省2l個省級名城、名村之一。

  諾鄧村位于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于自唐代南詔時期1000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諾鄧

  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

  諾鄧村四面環山,村子最低處海拔為1900米,最高處諾鄧玉皇閣海拔為2100多米,高差較大。除了東面山麓“龍王廟”後有一小塊稍為平坦的臺地外,所有的民居幾乎都建築在山坡上。

  諾鄧村民居建築式樣基本同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築布局,但由于依山而建,構思奇巧變化,風格也呈多樣性。無論是四合院,還是“三方一照壁”式結構,平面組合都結合山形地勢特徵,因而諾鄧村民居建築又呈千姿百態的外觀,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

  諾鄧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木梁、柱、檐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牆、院牆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白族建築的照壁是十分需要講究的,而諾鄧村的照壁由于主房、廂房和廳房因山勢高低錯落,所建的照壁就顯得高大而又順應各家自然特徵。諾鄧民居建築中“大門”式樣最為豐富,門向也不盡相同,其風格氣派豪華而不失文雅。此外,各家正房“堂屋”的風格,都體現莊重古樸典雅,很多人家至今還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家俱、古董、什物。現存民居建築中,主要有明、清時期的建築,有一部份是民國的建築。

  尼汝神秘谷

  如果說,“三江並流”自然奇觀核心區的香格里拉是世所公認的秘境,那麼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東北高原腹地的尼汝山谷就更加鮮為人知。4個散落在山間壩子上的小村莊,鮮有人到訪的十幾戶藏民,固守著神山、聖湖和原始的牧場,又奇妙地包容了本教、藏傳佛教等多元化崇拜,默默地在密林深處淡定生存。

  每到高山杜鵑怒放的季節我就會跑到香格里拉,這幾乎已經成了習慣。在小中甸的花海邊漫遊,常常會碰到許多從大城市來的同道中人,驛路相逢,都為這暫時的遁世互相道賀,然而香格里拉越來越多的遊人似乎正讓安靜變得艱難。與同來的昆明攝影師王水林和一些當地的藏族朋友圍坐在花海的茶爐邊,大家說起了尼汝。

  即使對于在香格里拉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離縣城只有75公里的洛吉鄉尼汝村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里面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雲杉、冷杉高大精壯直指雲霄,林中還棲息著麝、熊、藏馬雞、猞猁等多種珍禽異獸。山間壩子上,是藏民經年累月開墾的小塊梯田,他們的房舍就如灑落的珍珠一樣點綴在地頭田間。離村子不遠就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湖邊的草甸就是尼汝人的天然牧場,而控制著數量養的牛羊完全沒有破壞這里的生態,使它始終如閨中處子一樣未受污染。另外,尼汝村藏民每年舉行的那種獨特的煨桑儀式和不輕易讓外人觀看的登巴熱果(農歷七月十五轉山會)更是被冠以種種傳說,就連跟我相熟的小中甸老村的村長中中——這個地道的香格里拉漢子也無法清楚地解釋這些傳說的由來。幸運的是,中中在尼汝的一位好友邀請他參加今年的登巴熱果,居然也破例邀請了我們,終于有機會到尼汝一睹為快了。

  尼汝神秘谷

  如果說,“三江並流”自然奇觀核心區的香格里拉是世所公認的秘境,那麼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東北高原腹地的尼汝山谷就更加鮮為人知。4個散落在山間壩子上的小村莊,鮮有人到訪的十幾戶藏民,固守著神山、聖湖和原始的牧場,又奇妙地包容了本教、藏傳佛教等多元化崇拜,默默地在密林深處淡定生存。

  每到高山杜鵑怒放的季節我就會跑到香格里拉,這幾乎已經成了習慣。在小中甸的花海邊漫遊,常常會碰到許多從大城市來的同道中人,驛路相逢,都為這暫時的遁世互相道賀,然而香格里拉越來越多的遊人似乎正讓安靜變得艱難。與同來的昆明攝影師王水林和一些當地的藏族朋友圍坐在花海的茶爐邊,大家說起了尼汝。

  即使對于在香格里拉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離縣城只有75公里的洛吉鄉尼汝村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里面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雲杉、冷杉高大精壯直指雲霄,林中還棲息著麝、熊、藏馬雞、猞猁等多種珍禽異獸。山間壩子上,是藏民經年累月開墾的小塊梯田,他們的房舍就如灑落的珍珠一樣點綴在地頭田間。離村子不遠就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湖邊的草甸就是尼汝人的天然牧場,而控制著數量養的牛羊完全沒有破壞這里的生態,使它始終如閨中處子一樣未受污染。另外,尼汝村藏民每年舉行的那種獨特的煨桑儀式和不輕易讓外人觀看的登巴熱果(農歷七月十五轉山會)更是被冠以種種傳說,就連跟我相熟的小中甸老村的村長中中——這個地道的香格里拉漢子也無法清楚地解釋這些傳說的由來。幸運的是,中中在尼汝的一位好友邀請他參加今年的登巴熱果,居然也破例邀請了我們,終于有機會到尼汝一睹為快了。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