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橋再也望不見那西山”
去年底,熱鬧非凡的什剎海畔開始圍起路障,按理說市政施工在這座城市司空見慣,但這一次卻眾說紛紜。原來,施工的地點正是老北京的“心尖兒”——中外馳名的銀錠古橋。一時“銀錠橋要被拆除”的謠言四起,扼腕嘆息之聲不絕于耳。北京人誰不知道“銀錠觀山”呢!
好在是虛驚一場。其實這座五百歲的老橋在接受“手術”治療——由于橋基常年浸泡水中,且負荷過重,橋體出現裂縫,2008年7月,經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檢測,該橋被評定為危橋,急需修繕。如今再走到什剎海畔,看到古橋已修葺一新,橋身已完全修復好了。
其實這次銀錠橋大修已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次。而歷代對于銀錠橋的修整與建設,更是數不勝數。什剎海畔前後有過的橋梁不下十座,如西海的德勝橋、李廣橋,前海的西步糧橋等。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橋有的變得少人行走,有的甚至就被拆除了。而銀錠橋,卻以它獨特的魅力和地位,長盛不衰。
銀錠橋何日修建?據《明史》記載,永樂十八年以前已劃定北京城內街道格局,凡遇跨河處必然修橋。據此推斷,該橋建成年代應在明成祖永樂年間,其橋面為穹隆形,為便于前海、後海間通船。因為酷似元寶銀錠的形狀,因此得名銀錠橋。大修後,橋兩邊的護欄外側仍清晰刻印著著名史學家單士元先生手書“銀錠橋”三字的雋秀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