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上路 自助遊達人教你數百里行攝青海湖

時間:2011-07-12 08:23   來源:南方都市報


七月青海湖一派夏日景象。


  青海湖最西端的鳥島。每年的5月到7月這段時間是觀賞鳥類的最佳季節。

  7月,活在南方的人們甩不掉這個炎熱的夏天,只能在記憶里找尋涼爽的記憶,然而此時此刻千里之外的青海湖,正是一年中的宜人季節。想追逐遠方的風景,卻不想隨波逐流跟“快餐式”的旅行團走馬觀花並被導遊“趕鴨子”?那大可以自己拿起導遊旗自己定制旅程,本期南都記者邀來兩位青海湖自助遊達人,他們以騎行和包車的形式玩轉青海湖,認為“行攝生活”會讓旅行變得更加精彩!

  騎行 “踏破鐵鞋” 體驗苦行僧之旅

  “在電視上偶然看到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直播,除了被風景吸引,更誘惑我的是環湖騎行過程,于是滿懷熱情地自個兒跑去了。”在讀大二的江門80後培銘道出了理由,“一個人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千里之外的青海西寧,挑戰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高原,花四天三夜環湖騎行400公里。”

  “苦行僧式的旅行其實狼狽得要命,從西寧到了湖邊的西海鎮(鎮里有租車的地方),沒多做準備便貿然出發,到了中午才發現路上一片荒蕪,連個‘蒼蠅館子’都見不到,只好咽口水騎到下午才祭‘五臟廟’,住藏族民居可以討壺熱水泡腳解乏,但不能洗澡。高原天氣有多變幻莫測,暴曬、風沙、暴雨、冰雹,能在一個下午全遇見,運氣好能躲進路邊的牧民帳篷,喝上熱騰騰的奶茶。”

  “沒有良好的體能儲備和專業的騎行裝備,環湖騎行基本是自討苦吃。”他說,第一天全身發酸,第二天雙腿關節像上了釘子,第三天感覺自己成了“活化石”,不過“雖然艱苦,但遇見很多可愛的人,沿途的藏民向我揮手加油鼓勁,還結識了其他騎行驢友。永生難忘的一個鏡頭是面對一個幾公里長的超級大斜坡,像坐上雲霄飛車般俯衝而下,那一刻感覺青春在風中飛揚。”

  特別推薦:7月份到青海湖自然要看油菜花,培銘強烈推薦環湖東路和109國道交界處到江西溝一線,“現在大部分花田已經被牧民用鐵絲網保護起來,想親密接觸的話要和牧民叔叔‘殺價’,自認長相‘嫩口’的話可以裝窮學生博同情分。”

  行走錦囊:如果自認遊歷四方都是跟著旅行團走,如果習慣了吃喝玩樂皆有安排,如果厭煩安逸想尋刺激,不妨嘗一嘗鮮,從西寧或西海鎮租輛自行車花幾天時間進行一次靈與肉的苦旅,或許會看到終身難忘的風景。

  難忘場景:“在旅途上遇見一對環湖騎車的母子,孩子只有十歲大,那位母親說,夏天與其讓孩子在空調房里玩遊戲或在書法班練書法,倒不如帶他做一件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行程或許艱苦,但也許以後會是孩子的一筆財富。”

  包車隨走隨停 謀殺菲林的最佳選擇

  “塵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風景就在眼前,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從身邊溜走。”江門的攝影達人瓦莎說起她遊青海湖的慘痛教訓,在西寧的旅行社老板慫恿之下,她報了環湖一日遊,“雖然跟旅行團走比較省心,但別指望隨處停車。”

  “回西寧後我幹脆上網發帖,召集了幾位喜歡攝影的驢友合租了一輛面包車,重新上路玩轉青海湖,風景在哪兒,車就停哪兒,而且那位司機對各種攝影地點都了如指掌,大家都拍了不少片子,拍片撒歡兒,累了往車上一躺,邊走邊看風景。”瓦莎說,到了7月的青海湖自己成了“花癡”,“除了黃金海一般的花田,還有綠絨蒿、金露梅、銀露梅,紅的、白的、紫的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兒,亂花漸欲迷人眼。要特別提醒,不要隨便對當地人拍照(可能他們會向你收錢),所以得有偷拍技巧,最好先禮貌地打個招呼。

  特別推薦:“拍攝大場景油菜花田最好使用廣角鏡頭。”資深攝友瓦莎建議,長焦或者大光圈鏡頭是必備武器,面對一片雷同的“黃金海洋”,如何拍出層次感才是王道,“在構圖上要花心思,做到疏密有致,盡量讓畫面組合豐富多樣,不然就成了拍黃金糕。”

  行走錦囊:想將青海湖的每一寸風景都盡收眼底?一切聽導遊指揮的旅行團絕對滿足不了你,吃不了苦頭的話,徒步、環湖騎車也“不是你的菜”,包車遊玩實在得多,看到風景停車拍照,累了上車小憩,既安逸又能深度遊,前提是得找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司機、好向導。

  難忘場景:“我們和藏族司機索朗相處幾天下來,了解了不少藏族的風俗文化,其實旅行的目的不僅是看風景,更多是一種體驗和視野開拓,旅程的溫暖往往是快餐式旅行團給不了的。”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