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臺灣自行車愛好者的賽里木湖情結

時間:2011-06-02 08:19   來源:新華網 

  在中國最西部的版圖上,鑲嵌著一顆“高原明珠”——賽里木湖。這個山脊上的湖泊位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的天山山脈中,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奉其為聖水,取名為“賽里木淖爾”。每當5月末、6月初,當新疆北部漫山野花開放的時候,就是環賽里木湖公路自行車賽舉行之時。一時間,那一群群五顏六色的自行車少年在湖邊飛馳的場景成為賽里木湖邊最亮麗的風景線。

  而在今年5月28日至6月1日舉辦的第五屆環賽里木湖公路賽上,可以看到一群特殊的身影:他們是來自臺灣的“美利達大腳丫車隊”。不同于其他隊伍,“大腳丫”車隊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50歲,年齡最大選手的已經61歲。

  對于這個車隊的核心車手——54歲的羅昌其來說,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來到賽里木湖邊參賽了。三年前,當他第一次聽說環賽里木湖公路自行車賽時,衝著對塞外邊疆的好奇,他一個人扛著單車、帶著當時年逾80歲的老母親奔赴新疆。

  “當時環湖賽有年齡限制,他們開始嫌我年紀太大,不讓我騎,後來我買上來回機票,好說歹說,最後組委會都被我感動了。”羅昌其覺得在這一點上,他對擴大參與“環湖賽”人群還做了不少貢獻。

  羅其昌告訴記者,他的母親有很濃的大陸情結,第一次來到祖國的最西部,他的母親激動得不得了。“當時我們坐在草原上吃著羊肉,看著新疆要晚上十一點天才黑,五點多的時候天又亮了,覺得非常奇妙。”就衝著這一點,第二年,他把一隊熱愛騎行的“臺灣老漢”帶來了,並且組團叫做臺灣“美利達大腳丫車隊”。

  老羅帶來的這批“高齡”隊員大多是企業高管或者做生意的老板,平時有比較多的自己支配的時間,因此大家經常參加馬拉松和鐵人三項賽,自行車只是“副業”。對于環湖賽,最初他們對成績還是有些想法的,但是從第四屆開始環湖賽增加了難度,第一天結束後,他們就把完成比賽當作目標了。

  “第一屆的時候,還有一身草原盛裝的蒙古族少女為我獻上花環。去年和今年只能是‘重在參與’了。”羅其昌笑了,這個54歲的“高齡騎手”15歲時就開始了環臺灣騎行,18歲就開始參加國際各項自行車大賽,曾經奪得過5枚金牌,1枚銀牌。

  而在今年比賽的第一賽段,羅其昌不幸卷入連環撞車,但是臉上多處擦破的他,無暇顧及傷痛,跨上賽車,完成了比賽。

  第三天的爬坡賽段難度太大,老羅遠遠地落在隊伍後面,距離終點還有五公里的時候,他被迫上了收容車。“體重太重了,爬坡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老羅拍拍微微鼓起的肚子,笑呵呵地對記者說,“但是他們不讓我完成比賽,有違體育精神吧。”幽默的言語中對上收容車一事耿耿于懷。

  第四天的團體賽,臺灣“美利達大腳丫車隊”的“高齡車手”們奪得第十六名。“這樣的成績有明顯的進步余地。”老羅笑道。

  “現在每年的賽事組織得越來越好,在新疆也有了更多的朋友。每一年回新疆都會看到這里不同的變化,第一次來的時候睡的是蒙古包,現在是四星級酒店。”羅昌其坦言這些都是他對賽里木湖流連忘返的重要原因。

  “環賽里木湖賽在我看來要數大陸第四大自行車賽事了,像環青海湖賽這樣的比賽太專業了,而這樣‘全民健身’為主的比賽我們參加正好,而且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比賽總是很愜意的。”老羅告訴記者,在臺灣,很多賽事都是民間發起的。而在這里,官方更多地參與到比賽的組織中來,他覺得這對自行車運動特別是賽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

  51歲的劉于禎是位馬拉松愛好者,他是今年被老羅新拉來的一位來自深圳的臺商。

  作為一個經營自行車配件的商人,他騎著公司剛開發出的新車來到了賽里木湖。“要感謝老羅,有了他的推薦,我們才可以來到這里參加比賽,雖然吃得不習慣,但是這里美麗的風景和人文都是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讓飲食方面的小小困難顯得微不足道。”

  而老羅呢?他已經開始籌劃起下一屆如何帶動年輕隊員來這里取得更好的名次了。“下一次,要召集更多家鄉的年輕人,老少同上,衝擊前六!”(記者施晴妍)

編輯:王小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