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關于春天的早晨,可以供歌頌和咀嚼的事情何其多:課堂作文、兩小無猜、青翠的山林以及會唱歌的小黃鸝,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
人到中年,歲月蹉跎,春早變得鬱鬱寡歡,對于多數人而言,不比三更半夜。春眠不覺曉,睡懶覺,趕早出門,準備會議,要不早晨就從中午開始。給你一段春光,除了犯困、緊張,可以用來消磨的事情何其多。
尋找第一抹春色
你可以用來伸懶腰,低頭思索,或者給未來一個溫柔的表情。讀一本書,喝一杯茶,了解一個地方,也可以從一個春天的早晨開始。春早不只是一個時間觀念,還是一個地理概念。吃早點、看日出、上早課、採茶、出門趕集或者出海捕魚,所有這些就在我們的不遠處,是熱辣辣的人情味,也是不會泯滅的民間傳統。它們並不只有當你適時矯情、“看破紅塵”、修身養性的時候才存在。

春天的早晨遠比小學語文老師的命題作文、中年人的唏噓嘆息精彩得多。(採寫:南都記者 陳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