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氣清新陽光明媚
雨後清晨,空氣通透,陽光明媚。
去黑井的最佳途徑是乘成昆線的火車兩小時可到,但是每日返程的時間不合適,還是坐汽車了。山路崎嶇且狹窄,會車往往都很困難。當地的司機技術不錯,一路飛奔。

街道的美景
黑井,古時雲南重要的鹽產地。相傳,當地土人李阿召放牛,見黑牛舔地出鹽,于是挖井取鹵,黑井因而得名。雖然故事不能全信,但是鹽業對于當地的發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制鹽工藝的提高,傳統燒鹽效率低下,到近代此地就敗落了。如今恐怕黑井仍是楚雄山區的貧困鄉鎮,村口的希望小學援建得不錯。開發旅遊資源,也是為昔日鹽都復興助力吧?!
整個古鎮依山而建,面臨龍川江,進入的過道兩旁是倣古的建築,門前都是一個臺子,是當年做鹽業買賣的地方。門上“十星文明戶”的牌子,是“精神文明”的象徵,嘿嘿!

雕刻石獅子
還未過橋,就見“節孝總坊”,清末文物,恐怕是“老佛爺”文化影響,鳳在龍之上。所謂“總坊”,是當年地方鄉紳召集附近共同建造,可見當時黑井當年的顯赫地位。陽光明媚,老人們在路邊曬太陽,晾豆豉。

古樸的理發店
經過石孔橋,進入鎮里,當街的理發店正在拍攝電影。如今的古鎮,開發旅遊這也成了套路。旁邊還有好幾個理發店,有點前幾日“小洲村”老店味道。

路邊的小店
街道兩旁都是小百貨,主要的商品就是各種形狀和不同功用的鹽品,再有就是臘肉、火腿、幹豆豉和本地的雀嘴茶。小朋友在地上拍紙遊戲,小時候也玩過,因而倍感親切。
餐館很多,撿一家人氣旺的進去,窗臺曬的紅辣椒,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