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人們選擇聚餐、購物、旅遊等方式休閒。遺憾的是,各種消費欺詐和侵權行為令不少遊客十分“鬧心”。
旅遊:感覺“上了賊船”
10月5日,記者和朋友一行4人來到蘇州三山島。由于提前通過網絡預訂了島上農家的餐館和賓館便欣然前往,乘上快艇來到小島上,風景宜人的環境令人心情大好。但是,腳剛邁上小島,一位老漢便攔住遊客收費。“每人60元門票,否則不能入島。”
“誰規定上島收這麼多錢?我們是要入島消費的。”記者問,旁邊的遊客也覺得就算是收費,10元、20元還可以接受。
“這可是收費10多年了,每天十幾萬的收入呢,你想不交就不交?村委會就這麼規定的,你如果認識村長,可以讓他把你帶進去。”記者看到收費站里挂著一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名稱是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旅遊開發公司。記者觀察發現,小島收費站秩序混亂,有島民直接把遊客領進去的,還有收費人員自己定價打折的。
島上一位開快艇的程姓老人告訴記者,這幾年三山島的門票從25元漲到了60元,去年還是45元的價錢。“據說漲的這部分錢是給新雇來的10多名保安支付工資的。”老程說,由于很多遊客都是提前預訂的農家樂,並不知道“上島費”這麼回事,所以經常與收費站發生衝突,今年島上又新雇來一批保安維持秩序。
老程說,島上有六七個碼頭,每個碼頭都是“明碼標價”。“以前還有島上村民收遊客的過橋費呢,這兩年才取消。“照這樣下去,如果擁有景區的地方都要‘圈地收費’,人們還有看風景的權利嗎?”同行的朋友劉靜十分鬱悶地說。
內蒙古包頭市民趙玉純與要好姐妹參加旅行團,前往南方某海濱城市,同樣遇到了“添堵的事”。她說:“旅行社原來答應的全程三星級酒店,竟然是家普通的招待所,窗子關不嚴,門也鎖不上,還有蟑螂出沒!”她們晚上開著電燈和電視機,而且不敢睡實,終于忍過一個晚上,可是次日又遇到了新麻煩。導遊用車把她們拉到一個偏僻的山溝,要求每人花80元買票進入景區。如果不進景區,她們就得半路下車。趙玉純氣憤地說:“沒有人事先通知要來這個景點,但如果我們不進去,就得被拋棄在那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所以被迫多花了160元錢。”
對此,內蒙古消費者協會秘書長茹峰提醒說,出行前要做好“功課”。比如,通過網絡預訂景點服務項目,絕對不能只憑圖片,可以查看網友的評論以及景點包括酒店的實拍圖片,網友的實拍比看景點自己的宣傳照更加可信。一旦遇到亂收費現象,可以據理力爭,也可以向消協舉報,或者通過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