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邊自駕遊古鎮推薦

時間:2010-05-25 10:43   來源:新浪旅遊

  成都周邊有十大著名古鎮,或歷史久遠,或文化深厚,或建築精巧,或依山傍水,或習俗奇異,或地理位置突出,總而言之,鎮鎮不同,看點各異。其中的黃龍溪、安仁、洛帶、平樂四個古鎮最適合自駕遊,可以深度享受川西古樸淳厚的文化,以及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黃龍溪

  黃龍溪:十大千年古鎮之首

  方位:南。距離成都42公里,隸屬雙流縣

  看點:古牌坊、古寺廟、古建築民居、古榕樹、古崖墓。

  黃龍溪東臨府河、鹿溪河,北靠牧馬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是古蜀王國的軍事要地,當年鎮上曾有7座廟宇和3座總府衙門,碼頭上檣楫如林,商旅雲集,一派繁榮景象。

  黃龍溪上古牌坊、古寺廟、古代民居與古榕樹、古崖墓、古渡口渾然一體,極具川西情調,風光獨具魅力。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黃龍古鎮會舉行多種娛樂活動,如耍火龍、彩龍、水龍等,場面十分熱鬧。黃龍古鎮至今仍保留著打更的習俗,每天每兩小時打一次更,外地人在此可真正感覺到黃龍鎮的古樸民風。

  成都平原為大河衝積扇形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岷江、沱江及其支流自西北流向東南,這里自古以來就能夠實行自流灌溉,因此,灌溉農業發生很早。在古蜀時代,這一重要的農業經濟區,既可以耕種,足以自給,又可以立國據守,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很早就有古蜀國的分支部落在這里生息繁衍和活動。在古蜀時代,黃龍溪原本屬于牧馬山區,直接接受古蜀文明的影響。

  解放後在黃龍溪出土的幾處古墓群,包括雞翅拐岩墓群、小河村岩墓群、金華庵岩墓、黃墳村岩墓,與牧馬山區分布的漢代古崖墓同屬一個文明帶。它們被史學界合稱為岷江流域“漢墓群”。

  黃龍溪作為古代牧馬山區的一部分,雖然在屏障古蜀王國中發揮過軍事據點的作用,但隨著戰事的結束,在秦、漢大一統的國度中,這個原本位居三縣交界的不起眼的小地方,又歸于平淡,直到一次自然奇觀的出現,黃龍溪才重被世人認知,並且轟動四方。

  《華陽國志》卷3《蜀志》載錄了發生在東漢末年今黃龍溪的一大自然奇觀:由于鹿溪河的上遊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為山溪水,故江水混濁,呈赤紅色,而來自府河的江水,源于岷山,故江水清澈,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鎮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尤其在洪水季節特別明顯。東漢末年某一天,當赤水河的濁水注入府河清江後,突然呈現一條黃龍形,有頭有尾,活靈活現,整整在江中持續了9天9夜。于是,晉朝蜀人常璩最早把這一自然現象載入到他編的史書《華陽國志》之中。而當地人更形象地把它稱之為“黃龍渡清江”,後代人們便把“黃龍”現身的這條赤水河,稱之為黃龍溪。

  如今遊覽黃龍溪的主要景點是一街三廟,在老街的南、北、中三個方位,錯落分布著古龍寺、鎮江寺和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奇特景觀,古街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的全木結構古戲臺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樹掩映著古鎮,河邊遍布千年古樹,坐在河邊喝茶則是成都本地遊客的最愛。

  黃龍溪小吃很有特色。鹿溪河的小魚,當地人稱貓貓魚,用面粉裹油炸,下酒和當零食吃均可,價格公道,小河蝦也非常好吃。黃龍溪黃臘丁,白味紅味取決你的口味,18到20元一斤。黃龍溪粉蒸肉,口感極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8元一份。黃龍溪野菜也是很多館子的必備菜,最常見的是灰灰菜、折耳根之類的川西特色野菜。

  自駕線路:

  到黃龍溪有兩條道路可選擇:一條是成都—天府大道—華陽—黃龍溪,另一條是成都—雙流—黃甲—黃龍溪。兩條路路況都非常好,通暢不堵車,都能在40分鐘之內到達。

洛帶古鎮

  洛帶:西部最大客家集散地

  方位:東。距離成都20公里

  看點:會館,客家文化。

  洛帶古鎮位于龍泉鎮北10公里,坐落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國蜀漢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帶全鎮客家人佔91%,所以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這里的建築堪稱一絕,洛帶古鎮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其建築物大多為晚清與民國風格,鎮內現存名勝有建築精美而又獨具特色的幾大會館,包括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等,還有洛帶公園,以及鳳儀館、博物館、基督教堂等古建築。

  明清以來,這里成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相繼遷入的居民有廣東、湖北、江西、陜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使得這里南北移民雜處,南腔北調共存,一年一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更是幾百年來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

  會館是洛帶的最大看點。現存于洛帶鎮上街的“廣東會館”是四川客家建築中的傑作,也是洛帶古鎮的重要標志。會館始建于清乾隆10年(1745年),是目前四川境內保存最好和面積最大的一處客家會館。它的主體建築由前、中、後三殿構成,其中,後殿為二樓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構建築,頂覆蓋以黃色的琉璃筒瓦,兩側有高拱曲起的風火牆,給人以氣勢恢弘、古樸莊嚴之感。除此,館內還保留有楹聯九副,這些楹聯,既有對前人艱難創業的緬懷,同時又有對故鄉山水的思戀。

  除此之外,還有精巧雅致的江西會館、玲瓏小巧的湖廣會館、巍峨挺拔的川北會館,它們共同構成了洛帶全國首屈一指的客家會館文化。這些會館中,除川北會館是近年由成都臥龍橋街遷至洛帶的外,其他會館都是建于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經有250多年歷史了。如今,會館中的地方名吃成了遊客的最愛,包括廣東會館的涼粉、釀豆腐、粑粑肉和素燒鵝,江西會館的客家潑辣魚、老幹媽蒸魚、客家品碗,以及川北會館的風味燒魚、川北涼粉、千禧排骨。

  自駕線路:

  出成都東門,有兩條線路,成都—西河—洛帶或成都—龍泉—洛帶。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