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歷史上名人無數,尤其是到了近現代時,更是文人加革命人士不勝枚舉,但本人才疏學淺,尤其是對中國的屈辱史從來不願多接觸,所以,對紹興的文人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魯迅、秋瑾、陸遊幾位耳熟能詳的而已。 但去了紹興——一個讓人些許失望的地方,原本從圖片上看是個江南特徵明顯的地方,標志性的小橋流水,只在大廈環抱中幸存了一點點,從任何一個角度的鏡頭看去,都回不去過去的時光,因為總有一些高大氣派的高樓在其後提醒你,已身處21世紀。在我心中,不能讓人融入的景色始終不算美麗的景色。親眼目睹了太多的古城以發展的名義在剝離著歷史,或以繼承的名義在破壞著歷史,一切都那麼名正言順,我們不能抗拒保護和發展,不能不允許當地人改善生活,但是每次說到這就有一種喝完蜂蜜後的苦感,難道真的沒有保護與發展並存的辦法嗎?一道無奈的課題,交給智者考慮吧。
紹興老街——現代文明鐵蹄下的一點點遺跡
下了火車看到的完全是一片現代化都市的場景,讓我懷疑是那個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歷史名城嗎?直到坐著三輪到了一處老城區,才看到了些許宣傳中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但怎麼也興奮不起來,高樓掩映下的低矮的南方建築,讓我感受不到任何古韻,反而有一種貧富對比的諷刺感。那一群生活在低矮的古老建築中的人們,生活被無數旅遊者窺視的人們,也許是從旅遊中獲益最少的人,少到了沒辦法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可如果所有的一切都現代化了,也就失去了旅遊的樂趣,古城區必須要有這些生活于其中的人才有價值,才有生氣,才不只是一個收費的旅遊景點而已。在現代舒適和歷史保護中徘徊,這道題無解。
帶著這樣那樣的疑惑和思考,走入老城,發現了木材店、老式的理發椅子、制作月餅模子的機器、鐵器店等等一些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消失很久的東西,找到了很久不見的店鋪,更發現失去很久的生活,簡單快樂的生活。古城中人的生活並未因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有任何改變,依舊在河邊洗洗涮涮,依舊在半掩的門中縫縫補補,依舊在高牆的陰涼下談天說地,依舊在陰暗的屋中寫寫畫畫,相濡以沫,依舊在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固守一份對平和生活的堅持。 我們流連在這兩條街的質樸與安靜的生活中,久久不願離去,如果生活條件的變化會換來人心的浮躁,我寧願生活在這不方便的老街中,獲得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