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深秋初冬的季節,所有的夏天神話都已落幕,但山海經里的故事才剛展開。
車到蓬萊,天剛蒙蒙亮。沿著城區5公里海濱觀光大道西行約5分鐘,掩映在深秋金黃樹陰中的蓬萊閣便闖入視線:海浪拍打著赭紅色的丹崖峭壁,海鷗在藍天碧水間翱翔,漁船揚帆出海……一輪紅日緩緩浮出海面,絢麗的霞光映紅了仙閣四周的山山水水,沉寂了一夜的景區也漸漸地喧鬧起來。
這樣濃重的色彩涂抹了整個旅途,讓人在濃烈的秋色中,漫遊仙境。
蓬萊水城
進了“丹崖仙境”便成“仙”
隨著如織的人流走進景區,倣佛空氣里也飄逸著一種特有的仙氣。由四柱衝天式單檐組成的倣清彩繪坊巍巍壯觀,中間額題蘇軾手跡的“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與“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越”的楹聯交相輝映,烘托出仙境勝地的古樸典雅。
我們沿著青石甬路拾級而上,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聳立于丹崖山上的“丹崖仙境”坊,在朝霞的映襯下光彩奪目,熠熠生輝。熱情的導遊風趣地介紹:進了“丹崖仙境”,你便可成“仙”了。
一個“仙”字,大概就是蓬萊的真諦吧。作為古之登州府第,蓬萊一直是歷朝歷代無數人望海祈仙的地方,秦始皇于此揮鞭興嘆仙蹤難覓,徐福從此登船東渡求仙問藥。同樣渴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帝,曾遙望海上蓬萊山,仙蹤茫茫,情難自禁,呼蓬萊山為“仙島”,登州遂亦稱蓬萊。宋朝年間,蓬萊閣建成,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齊名,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它在這里守望著人間的繁衍生息,閱盡了千年的風雨滄桑。
“八仙”與“海市”傳說動人
登丹崖絕頂的蓬萊閣主殿臨仙閣,居高臨下,萬千景象,盡收眼底,一種超凡脫俗、飄然欲仙的感覺油然而生。
向北遠眺,海天遼闊,漁帆點點,萬里澄波,一片空明。不知疲倦的海鳥像一群白色的精靈,忽而竄到銀色的浪尖上掠水,忽而又落到黑色的礁石上棲息。南望市區,煙雨萬家,高樓櫛比,車水馬龍,一派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興旺景象;西觀田橫古寨,突兀水中,鬱鬱蒼蒼;東顧水城,刀魚寨里戰船待發,帥旗獵獵,昔日“戚家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雄風依然浩蕩。
蓬萊閣一景
既然是仙境,自然會有很多神仙故事。在蓬萊閣里,聆聽“八仙過海”的傳說,別有一番情趣。據說,一日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商議到海上一遊。漢鐘離便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不甘示弱,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逐遊。其他諸仙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遊向東海。這一舉動驚動了龍宮,八仙與東海龍王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還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掀起狂濤巨浪,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幸好觀音菩薩從此經過,經勸解雙方才罷戰。
那天說這故事的是一個當地老人,話語里雖有費解的膠東口音,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
對于“海市”,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都有過生動描述。從白居易筆下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到蘇東坡的“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從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楊朔的《海市》,都真實地記錄了這一幕。
那天,我們剛巧碰上“海市”,登閣眺望,對面長山列島原有的諸多景物從眼前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迷蒙神奇的景觀:聚而成形,散而成氣,瞬息萬變。忽而似樓臺,如亭閣;忽而像奇樹,如怪峰;時而橫臥海面,時而倒懸空中,若斷若連,若隱若現,朦朧中似乎還有人影在晃動。一會兒長橋飛架,一會兒樓閣高聳,東部倒挂的奇峰剛剛隱去,西邊林立的煙囪又赫然入目……
古時,這就是仙境。而科學的解釋是,這種現象是由于光線透過這些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便發生折射或全反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和海面造成的奇觀。
旅遊提醒
地理:蓬萊閣坐落于蓬萊城北瀕海的丹崖山巔,與彌陀寺、龍王殿、子孫殿、天後宮、三清殿、呂祖殿等構成古建築群。蓬萊閣與浩茫的碧海相映,時有雲霧繚繞,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出自于此。
交通:煙臺市區至蓬萊閣距離73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煙臺長途汽車和北馬路汽車均有發往蓬萊的客車,車程90分鐘。上午5:30至下午5:30,約20分鐘一班。
門票:蓬萊“八仙過海”每人40元;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每人120元(通票,含海豚表演);長島林海烽山景區每人50元。
住宿:在蓬萊住宿選擇空間比較大,住宿標準從每人一天10元到1000元的各檔次飯店都有,市區較中心位置的開發賓館,三星標準,雙人標間每天260元;在長島可住“漁郎灣”的海景房,價格實惠,也可住王村的漁家,每人60元/天。
美食:蓬萊地區有著名的蓬萊小面、蓬萊鹵驢肉、八仙宴、對蝦、刺參、皺紋盤鮑等風味特產。在被稱作“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的長島,更能吃到品種齊全的海鮮;這里的紅富士蘋果、花生、紅薯,也都很上口。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芳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