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夏意早已盎然,對于心懷遠遊的旅人,對于水的渴望也在逐漸升騰,那些有情有愛有山有水的溫婉江南水鄉,也會在這一季成為我們“逃亡”的彼岸。尋找那些雨巷深處低調而又多情的新鮮水鄉的慢生活,最灑脫的娛樂場,以及有關西施的千古傳說吧。
盛澤——淘絲綢拜蠶祖

有關江南的印象,一是魚米富庶,二是河網縱橫,第三便是溫柔如水的絲綢了。在蘇州城南60公里,“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的綢都盛澤,就依偎在京杭大運河和太湖的臂彎里。盛澤,這個江浙兩省交界處的小鎮,在明朝初年叫作“青草灘”,到了明朝中葉,盛澤的絲蠶養殖業迅速繁榮,小鎮逐漸成為國內重要的絲綢集散地。當年,一位名叫周燦的詩人曾以《盛澤》為題寫了一首詩,描述了當地絲綢貿易繁盛的景象,“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
鎮東的先蠶祠記錄著江南小鎮從“蠶寶寶”到“綾羅綢緞”的歷史,祠堂里供奉的是當地人引為神靈的“蠶花娘娘”——嫘祖。這是一處灰黃色的古典廟堂式建築,正面門樓的磚雕圖案自然和絲綢有關,鑲有古時綢絲牙行、織戶染坊、裝綢貨船的圖案。兩側拱門書寫“織雲”和“繡錦”,依舊是夢里的霓裳。蠶皇殿是先蠶祠正殿,供奉著軒轅、神農和嫘祖三座塑像。相傳嫘祖為軒轅黃帝元妃,是她率先領悟了養蠶繅絲的技法,從而“衣被蒼生”;江南養蠶業發達地區自古多有廟堂祭祀嫘祖,而盛澤先蠶祠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如果你在小滿時節來到盛澤,可以趕上這里特有的小滿戲。每逢節日,江浙一帶鄉民近趨遠來,上香之後聽幾出鄉間喜聞樂見的祥瑞戲以示慶祝,第一天昆劇,第二天及第三天為京劇,請的是名班名伶,聽的是夢里水鄉。既然到了綢都,臨走時無論如何要“血拼”一把,隨意走進鎮上任何一家綢緞店,都能以北京市場1/5甚至1/10的價格買到色澤艷麗的方巾、絲帕、圍巾和綢緞。
TIPS:先蠶祠門票10元。蘇州南門汽車站每天有多班直達盛澤的班車,行程一小時。可以嘗嘗當地特色小吃如雞頭米、奧灶面等,口味清淡略甜。舜新路上有成排的絲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