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北京 懷念不如相見

時間:2010-05-18 10:22   來源:京華時報

一座城市的記憶

  關于一座城市的記憶,代表了懷舊和頌新兩種態度。

  紫禁城的巍峨紅牆內,還彌散著明清兩代帝王的京華春夢。院兒門外回響著小販的吆喝聲:賣臭豆腐閞、吹糖人兒閞、賣花樣兒閞……那時走街串巷的小買賣人講究的是貨到家門、童叟無欺。

  老胡同里王爺貝勒的深宅大院,棗子結了一茬又一茬,再多也多不過院兒里老北京的家長里短。百花深處,四合院酒店笑納了多少老外的“one night in Beijing”;酒吧、咖啡館里包容了拿鐵和威士忌的味道,從來不用為生意發愁。

  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涌,沒人能夠抵擋。不如一起敞開記憶,看這座城市的婀娜新象。

國子監胡同孔廟大殿外

  懷念不如相見

  梁思成曾稱北京城是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而生活在其中的我們,經年累月,物是人非,卻很少嘗試用這樣極致的詞匯去讚美它。

  北京,由燕國都城——薊至今歷經了三千余年的演變。元朝時形成了今天北京的胚胎,那時的北京城呈一正方形,什剎海是全城中心,因為它是航運終點,掌握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吃糧大事。誰想在數個歷史輪回之後,這里被發達的現代商業粉飾一新,操著各國各地語言的各色時髦人物蜂擁而至,夜以繼日。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在內的11位皇帝都沒享過的福利被今人佔盡了,好大的福分!

  朱棣遷都北京後,改稱北平。明朝皇帝最重要的功績之一是修建了凸字形的北京城牆,重劃了北京內城外城格局。今天,北京尚存的最後一段明城牆,全長約500米,在位于崇文門到東便門一帶的明城牆遺址公園。原來“世界上最宏偉的城牆”已在上世紀60年代被一條寬闊的環城馬路所取代。擁堵的車水馬龍與一段殘垣斷壁的對比,是我們最熟悉的北京。

  紫禁城的紅牆黃瓦、宮城上窈窕的角樓、倒映著翠柳的護城河水、名聞天下的北京四合院、最市井的胡同深處藏著的巍巍白塔。你是否意識到,你所棲身的這座城市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麗?這種美是舉世無雙,且不可復制的。

  而當北京已不復當年林語堂口中的“迷人的北平”“一所適于居住的城市”“每一所的房屋有一個院子,院子中有一個金魚缸和一棵石榴樹”。我們耳邊傳來的依舊是“新鼓樓改造計劃”,大片老胡同四合院面臨拆遷,到了那時的暮鼓晨鐘,還奏得出750年的歷史回響嗎?

  撫今追昔不如珍惜眼前。

  獨一無二的北京,最美的北京。

國子監里一家小店里賣的本本很有中國特色

  古物今象

  在這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迷人老城中,隨處都藏著那些寫滿歷史故事的“老古董”們,像陳酒一樣,它們歷久彌香。

小店一角

  胡同&老街

  胡同是最經典、最具市井氣息的北京城市標簽。具體問到北京有多少胡同,老北京人會這樣回答:“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這些難以計數的胡同和老街一起,構成了北京城最珍貴的經絡血脈。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