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 讓潮濕的舊日情調慢慢發酵

時間:2011-04-07 11:57   來源:中國網

  “如果你避開人群,拐入那些僻靜的巷弄,聽那隱約的琴聲,或者幹脆,轉入一條上山的小路,在那些破敗的院落前忡怔著,終于神思恍惚起來的時候,鼓浪嶼的真正魅力,才會逐漸向你展開——在那一刻你渴望觸接它,渴望深入它猶如它與你的前生有著奇異的淵源。” ——Air夫婦《迷失鼓浪嶼》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鐘可達。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臺、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佔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後,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