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集桃源村倣佛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探秘長壽鄉 賞古老習俗
桃源村在肇慶懷集縣橋頭鎮,自西晉六年建村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這里倣佛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田莊農舍,土地平曠,四面環山,桃花夾岸,僅有一天然溶洞與外界相通。洞中有一河綠水貫穿而流,長年不涸。
乘竹筏穿過幽暗的地下河,出了洞穴,頓時豁然開朗———良田、竹林,滿目青翠,阡陌交通,一直通向雞犬相聞的農家,與《桃花源記》的情景極其相似。
這條村自古出壽星,不管是長居者還是外嫁女,一般都達90歲以上高齡,不少還超過100歲。1994年,世外桃源村外嫁女孔英以124歲獲“中國長壽王後”稱號,因此,這里也有“中國長壽王後”故鄉之稱。
桃源村現在已成為省內一個小有名氣的養生遊景點。它至今仍然保留“對山歌”、“家庭詩會”、“龜鹿鶴舞”等古老習俗。
村人喜歡研究長壽之道,講究從起居飲食中“適四時之變,調五運之和,養六氣之真”。 村里至今保存的“仙翁岩”、“長壽橋”、“長壽井”、“仙翁煉丹石”等與長壽有關的景點,遊覽其中,可了解村中長壽文化的種種傳說。

燕岩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看採燕窩絕技
聽傳統貴兒戲
懷集著名的特產燕窩,出產于橋頭鎮的燕岩。燕岩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每年春分過後,便有金絲燕千百,從南海的海島遠飛而來,結窩于崖穴,繁衍後代。
每天早上太陽才剛剛露臉,成千上萬勤勞的燕子就會離巢外出覓食,而夕陽西下燕子歸巢的時候,就是觀燕群高潮的開始。先是一小批“前哨分隊”的飛燕從岩頂洞口飛入,在洞內飛速旋轉幾圈觀察洞內是否有異情,接著大批的燕子分別從頂洞口、前洞口、後洞口蜂擁而入,在夕陽的映襯下形成了“萬燕歸巢”的震撼場面。
觀燕之余,在那里經常可以看到採燕窩人在上演飛崖走壁的驚險絕技。身懷絕技的村民單憑一繩索一竹竿,在毫無安全設施的情況下,攀登五六十米高的懸崖峭壁掏取燕窩,時而似猿猴攀爬探頭伸足,時而又如燕子翻飛隱沒洞中,甚為驚險。
此外,燕子節是當地相當熱鬧的一個節日,懷集橋頭鎮有趕廟會的習俗。一到農歷六月六,懷集橋頭鎮,村村寨寨的人都會去趕廟會,有的在河灘上搭棚唱大戲,有的在河畔擺賣。貴兒戲是懷集縣橋頭鎮特有的一個劇種,已被列為中國300多個地方劇種之一,燕子節時聽貴兒戲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為燕子節增添了幾分情趣。
邊玩邊吃
凡去過懷集的人,無不對這里的三大馳名美食津津樂道。最普通的食材,最常見的烹調手法,最簡樸的擺碟方式,給味蕾留下念念不忘的味道,靠的是食材本身的天生麗質。
粟米雞
因當地盛產粟米,村里的人都用粟米養雞,食之有少許粟米味而得名。且這種雞散養于無污染的山地中,雞肉特別鮮美,最好用白切的做法,原汁原味。
石山羊
懷集的石山羊是土法放養,其肉質扎實細膩、甘香美味,具有補氣養血,溫脾暖腎的功效,作為冬季食補養生的美味佳肴,確是最好不過了。先用稻草微熏,盡得滋味後再煲煮,一點膻味都沒有,香得很!
粟米粥
這里的粟米是甜粟米,把粟米磨成粉,和白粥一起熬。當地人說,自家一熬就是一大煲,早上出門勞作的時候,就用一個白布袋裝上一袋粟米粥,放在溪流里,冰鎮了,吃起來既可解渴,又能充饑。這里的食俗是先吃飯,再喝粥。所以飯吃到八成飽就可以了,留點肚子好好品嘗這里的美粥吧。
資訊加油站
交通:自駕車從廣州出發走廣佛高速,再轉廣三高速,經四會、廣寧後到懷集縣城,再按指示牌行車,全程約200公里,約3.5個小時。
住宿:世外桃源里有一處靜廬山莊,提供8套四星級標準的雙人間。懷集城區里有海逸國際酒店、新世界大酒店等供住宿。
特產:除了各式燕窩外,粟米粉、木耳、竹筍、靈芝也是懷集主要的特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