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靜靜束河 那些流過記憶的記憶

時間:2010-07-16 14:30   來源:新浪旅遊

靜靜地束河

  在麗江斷斷續續的小雨中,我終于一個人慢慢悠悠騎著自行車上路了。

  去束河的路平直而寬廣,全然沒有我想象中,有像電影片段般迷人的田園風光撲面而來。初見束河,陽光很熱情和溫暖,進入束河這座小小而安靜的城,真的是有種靜謐安詳的氣場可以讓我沉迷其中。

  從麗江喧囂華麗的舞臺中卸妝,我終于來到了束河這座靜靜而小小的城。拱橋上的五花石陽光下斑駁的厲害,巷子里的石板路散發著清冷原始的光澤,路人很少,很悠閒,路口的小攤上能看見才從菜地果園才摘下的蔬菜和瓜果,清風過處,遠遠的都能感覺到那淡淡的泥土的芳香。

閒適的生活

  這里無疑是狗狗貓貓的樂園,他們總是或歡快或慵懶,或閒散或發呆,樹蔭下,屋檐邊,巷子角,拱橋上,處處都是他們生活的樂園,簡簡單單的生活。束河這座小小而靜靜的城任我很自由的遊走其中,看沿著巷子彎彎曲曲延伸的風雅,看玉龍雪水嘩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陽光下人們自在鮮活的市井畫面。

  一只小狗懶懶的躺在自家的門口,腦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門檻上,很疑惑的望著我,說:讓開,別擋著我的陽光。

  [關于阿布家] 初見到七七,是在麗江瓦藍客棧的雨中,一家用心經營的很舒服的小客棧,院子里一顆高大的黃角蘭散發著清新的芳香,令人印象深刻。再見到七七,就是束河明媚的陽光下了,轉過幾條巷子,看見阿布家的招牌在風中搖晃著,不大不顯眼卻很特別,七七和幾個朋友坐在靠窗的沙發前延續著他們那場永不謝幕的關于盛大的夢。不得不承認,阿布家是很特別和舒適的小窩,進去就容易走神發呆,一個小小的院子,斑駁的院牆,奪人眼目的路牌,怒放的花朵,還有可以晾曬心事的寬大露臺,站在這座遺落了太多故事的臺上,看風刮向不遠處的山野田園,恍惚聽見層層疊疊的青瓦後面隱隱有銅鈴聲傳來。

  叮叮鐺鐺...。.

  叮叮鐺鐺...。.

悠長的古街

  [關于隱居]名如其店,轉過幾個彎來彎去的小巷,綠樹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個不起眼的門牌,推門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閒的曬著太陽,空氣靜謐的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登高望遠,隱居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叢叢開著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樹有很濃鬱的綠色,穿過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靜的畫面。

  在隱居的屋頂天臺上坐了很久,陽光穿過厚重的雲層時不時的來晾曬自己,目光及處,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牆,群巷千回百轉,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門樓下流逝過多少歲月的故事,鴿子在天空時高時低的飛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歡快卻又寧靜。隱居,想來是能讓我們安安靜靜停下來整理自己心緒的,卻不知道牆之外,我們依然遺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陽光下,六月的束河。

  斑斑駁駁....。.

  斑斑駁駁....。.

誰的束河

  [石蓮寺的前世今生]出了阿布家,北行不遠,眼前是一片綿延遼闊的原野,已過豐收的季節,高高聳立的曬糧架一排排的立在村頭巷尾。一叢叢綠樹前,掩映著古老淳樸的村舍,好一派原生態的納西農耕生活圖。遠處的山腰經幡飄揚,想來那就是石蓮寺了。

  石蓮寺坐落在松雲村的西山,山名石蓮山,上有個洞,似虎張開的大嘴,族人視為不祥,于是在洞口築寺廟,稱石蓮寺。傳舊時讀書人因貧困晚上有書而不可讀,寺廟晚有香客點香燭祭拜于此,于是相約半夜上山圍火夜讀,雞鳴下山。久而久之成了一道風景,叫做“石蓮夜讀”,列入束河八景。

石蓮寺

  緩步來到山腳下,驚見迎面的石壁上生長著一株株似蓮花的植物,從內到外,葉瓣向四周舒展著蓮花般的葉片,石壁貧瘠切堅硬,這些神奇的植物卻獨獨生于斯,長于斯,在石壁上修煉,口吐蓮花,一心虔誠。想來,石蓮寺應該是因他而得名吧。有風,很烈,寺前的經幡隨風狂舞。就如同我心,似乎也感受到點點壯懷激烈的豪情。惜哉,在束河六月明媚的陽光下,我嗒嗒的馬蹄聲注定是個過客,而不是歸人。石蓮寺是適合登高懷古和發呆的,眼前的束河古城就這麼毫無保留的呈現在我的眼前,靜靜的一如我心中那座小小的城。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