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石峽
石峽東壁原來建有紅山寺,據《創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為宋、元間古剎”,故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歷史。 明代成化年間維修後,改為雄山寺。萬歷二十八年(1600)春,峽崖崩坍,牆垣樓閣等建築盡被毀壞。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遠寺。寺門樓子的門洞上額攜刻著“紅石峽”三字,是由我國著名美術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歲高齡時所書題刻的。 紅石峽,峽分南北兩段。北峽兩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結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飛流瀑布,水石相擊,有“水簾飛雪,石洞棲雲”之稱。

紅石峽風光
站在岩頭,水聲相擊,轟鳴如雷,波翻浪滾,雲霧騰飛。登臨洞口,頓覺寒氣撲面,沁涼爽人,歷來被譽為奇觀。洞口刻有“蚊窟龍窩”四個大字,醒目耀眼。南峽,東崖高約12米,長250米,西崖高18米,長284米,兩壁雙峰對峙,峽內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峽直達城西。兩岸垂柳青翠,景色優美。依壁鑿石成窟,據史料記載,有44窟,窟內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據記為明代所創,“文革”中盡遭破壞,所存無幾。現僅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布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勝比。較大的石窟有聖母殿、大雄殿、觀音堂、石佛殿、圓覺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須彌殿、園沁殿等,除個別重新塑像外,壁畫、碑記等蕩然無存。

紅石峽題字
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從那些題字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運氣好的話,趕上晴天,又可以留到傍晚,那麼就可以一睹“紅山夕照”的風採: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這也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紅石峽美景
紅石峽的得名,一說是因山皆紅石而來。又說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余于譽為副都禦史巡撫延綏,駐榆林,鑿石為渠,引水由西而下與無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之時,夕陽東照,紅石映日,分外耀目,名為“紅石峽”。
峽分南北兩段。北峽兩壁中分,上都是榆溪河聚結而成的天然湖泊,浮金耀銀,一股清流溢出湖面,形成一道飛流直下的瀑布,然後穿越西壁石窟而南下。站在岩頭,只聞水石相擊,如獅吼,如雷鳴;波翻浪滾,似霧起,似雲涌;登臨洞口,頓覺寒氣撲面,沁涼爽人,歷來被譽為奇觀,洞口刻有“蛟窟龍窩”4個大字赫然醒目。

紅石峽的題字
據統計,紅石峽題刻、石匾和各類碑記共有200種之多。更有蒙文題刻,堪屬一絕。它們雖久經風雨剝蝕,但其雄姿英貌經久未衰,向來被人們譽為塞上小碑林,陜北書法藝術的一座寶庫。
旅遊小貼士
1.紅石峽門票:10元
2.住宿:可在位于市中心的榆林市人民政府招待所住,各種檔次房間都有,標間價錢為50元/人。在安頓好住宿後,可遊覽紅石峽。
3.交通:從榆林市區乘坐出租車可以到達。價格不超過10元錢。或者乘坐3路公交車到紅石峽站下車,票價1元。
4.美食:在遊覽風景區之余,可以嘗嘗當地特有的大紅棗。由于榆林地區降水少,所以這里出產的紅棗個大味甜質細。此外,定邊小羊羔肉細嫩味美,而且比較便宜,如果吃得慣可以放開吃。榆林特色風味食品還有:米脂驢板腸、綏德油旋、清澗煎餅、佳縣馬蹄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