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
飛往洛陽早班機上,心里對這座“千年帝都”充滿了想象:歷史悠久輝煌,曾有13個朝代在此定都,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很吸引,不過,選擇淡季遊洛陽,更能值回票價的,當然首先是因武則天而名動天下的牡丹!

胡紅
1.品國色天香要避開“狂歡”
春天的洛陽,寒風凜冽,從機場打車到市中心的旅店,路上並沒有一朵牡丹花———今年天氣太冷,氣溫變化劇烈,街上的牡丹花都還是花骨朵。要看牡丹,得去公園。
中心城區的王城公園是牡丹花會主會場,坐落在東周王城遺址上,是全國唯一的遺址公園,有800多個牡丹品種。但是,王城公園也是本地人和旅遊團的主要目標。看見豐滿嬌艷的牡丹千姿百態,人人都很激動,尖叫的、語無倫次的、跳進花圃立此存照的,不一而足。牡丹沒看清楚,倒是讓人真切體會到白居易所謂“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想好好拍照基本不可能,人比花多,牡丹好像也被熏得蔫頭耷腦,提不起精神。
在當地人指點下,“撤退”到洛河東岸的中國國花園。這里與中心城區有點距離,沒有旅行團,遊人不多。相比之下,在王城公園像狂歡節,山呼海嘯的熱烈、癡狂,而在國花園,卻可以慢慢走、隨意拍。細品之下,才明白原來牡丹“花王”之名不虛傳:動輒直徑達十幾厘米的牡丹除了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滿足,還居然有玫瑰一樣的芬芳,卻不甜俗。據說,白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徜徉園中,各色牡丹簇簇,香氣卻一律似有若無,清韻悠長。
國花園中牡丹品種不少:趙粉、魯粉、珊瑚臺、夜光白、大胡紅、藍田玉、似何蓮、朱砂壘、首案紅、青龍臥墨池……牡丹的單瓣類、重瓣類、重臺等三類十二花型基本齊全,還有完全不像牡丹的荷包牡丹。顏色上,白、粉、粉橙、紅、紫,深淺不一,紫色係尤其多。然而,沒有看到黃色和綠色牡丹。代表品種豆綠和花王“姚黃”、花後“魏紫”都是晚開型,今年冷,大約花期都推遲至“五一”後了。國花園邊上還有隋唐遺址植物園,面積大得多,大約缺乏人工輔助,牡丹都沒怎麼開。
其實最有代表性的牡丹園還有兩個,最適合5月賞花:一是國家牡丹園,又名洛陽國家牡丹基因庫,位于機場方向的邙山,是中國牡丹栽培繁衍的主要故地之一,又稱“牡丹故土”。這里氣候土壤非常適宜牡丹生長,牡丹碩大,色艷香濃。另一處是機場路上的國際牡丹園,與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隔機場路相望。園中主要栽植國內外晚開牡丹及芍藥,有100多種外國牡丹,是國內晚開品種最多、國外牡丹精品最多、芍藥品種最齊全的牡丹園。這兩處都還是綠油油的,據介紹真正的盛開期大約要到5月中下旬了。

紫荊
2.路邊野花很好看,別亂採
來洛陽看牡丹,沒想到,牡丹之外還有更多的收獲:桃花、梨花、櫻花、棣棠、迎春、紫荊、玉蘭……似乎春天所有的花,都到洛陽來報到了。
最熱烈的是櫻花、桃花和紫荊。洛陽城市面貌還保持著上世紀90年代的模樣,高樓不多,灰蒙蒙的很適合懷舊。然而,幾條主幹道邊上簇擁著寬達幾十米的櫻花林、桃花林、紫荊林,雲蒸霞蔚、氣勢非凡。哪怕只是乘車路過,也無法忽視那綿延不斷、燦若雲霞的風景線,千年帝都曾經的氣派撲面而來。
洛陽人口中的“紫荊花”並不是廣東的羊蹄甲,開花時基本無葉,千萬朵紫紅色小花攢成一簇簇的花球,覆蓋了每一根枝條,說是“花樹”更貼切。但更奪目的是櫻花,種類繁多、色彩豐富、規模宏大,完全不是武大那一點能夠望其項背的。只不過,在牡丹的萬丈光芒下,它不是目光的焦點。
另外讓人驚喜的,是機場附近的鬱金香公園,通過人工輔助,也正是盛放時節。公園不大,但鬱金香品種不少,拍下來很漂亮。機場路至火車站沿線,馬路中間種滿玉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