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近期電視劇《楊貴妃秘史》的熱播,又把唐玄宗和楊貴妃轟轟烈烈且飽受爭議的愛情拿出來炒了一把,而那些記載著楊貴妃青春和愛情絕唱的歷史古跡,也將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去見識見識與唐代胖美人楊玉環有關的名勝古跡,緬懷一下那段曾經轟動一時的愛情。
尋香貴妃故里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誰能料想當年楊家的一個小女兒會成為萬千寵愛集于一身的皇妃?

楊貴妃故里
出山西永濟市西南行五十余里,在首陽山與黃河之間的峽地獨頭坡,有一個村叫獨頭村,這就是各種史料中記載的蒲州永樂獨頭坡,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的出生地。
村子中的建築形制為倣唐民居,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據史料記載:楊貴妃她自幼父母雙亡,隨叔父一家住在獨頭村,有個望河亭,下邊是貴妃池,也是楊貴妃童年時洗頭的清水潭,池水光滑如脂,不管手沾泥污或漬,要在池水中一洗,立即潔凈如初,而且感覺光滑柔軟。楊玉環最終在15歲時,被選為壽王李瑁的妃子,此後又博得唐玄宗的“三千寵愛于一身”,正是因為楊貴妃傳奇美麗故事,獨頭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大家都想親眼目睹究竟是怎樣一個村落,竟然可以孕育出這樣有著絕世美貌的奇女子。
千古風流浴華清池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想當年,這里曾經是何等的富麗堂皇,又有怎樣的情意纏綿。

千古風流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于西安東約30公里的臨潼驪山北麓,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由于這里緊依京城,擁有猗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自周朝開始,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先後都在這里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遊幸。冬天溫泉噴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水汽凝成無數個美麗的霜蝶,故名飛霜殿。
華清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就位于西安西約30公里的臨潼驪山腳下北麓,溫泉水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每天都有很多遊人在這里洗溫泉澡。據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里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爭,原來的建築都已毀塌。現在的建築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自古以來,華清池為遊覽勝地。華清池溫泉共有4處泉源,在一石券洞內,現有的圓形水池,半徑約1米,水清見底,蒸汽徐升,腳下暗道潺潺有聲,溫泉出水量每小時達112噸,水無色透明,水溫常年穩定在43度左右。
如今,華清池早已不是皇宮貴族的專屬,普通百姓也可盡情的享受這里的溫泉美景。
馬嵬絕唱楊貴妃墓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任是絕色紅顏,萬千寵愛,最終也不過是一抔黃土。

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于興平縣西12.5公里的馬坡,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之墓。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于興平縣馬崽鎮西。
楊貴妃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倣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佔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面有回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蚑。
據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軍隊收復長安,玄宗回來,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因此該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後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冢,尚無確徵。
現在的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倣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遊人至此讀蚑周圍回廊上的古人詩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懷當別有一番情趣。
千年已過,不管事帝王明君還是美人紅顏,早已歸于黃土。我們不知道千年以前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有一段什麼樣的愛情,我們所聽到的不過是經過無數代人加工的傳言。只留下那些歷經滄桑的建築,見證著曾經許下的誓言。
雖然都渴望愛情天長地久,有時候命運卻只安排他曾經擁有,但即便如此,擁有過就是永恆,就是幸福。“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很喜歡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快馬加鞭,將鮮荔枝快速地送往京城,以免變質。如此勞師動眾,只為博取自己喜歡的人一笑,其實不過是為了那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