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09年6月5日,遷徙途中趕往卓乃湖集體產羔的母藏羚羊在鐵路邊悠閒地吃草,遠處,火車正從青藏鐵路飛馳而過。裴竟德攝(中新社發)
10年前,中國政府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按照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日前的說法,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10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是受益最大的一個地區。其中就包括10年開發,西藏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變化。
保護西藏生態對世界負責
西藏有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全中國國土面積的1/8。但這120萬平方公里上有1/3是保護區,面積之大在全國首屈一指。
青藏高原是世界氣候的“啟動器”、亞洲“水塔”與江河源,黃河、長江都發源于此。向巴平措說:“保護好這里的生態環境,不僅是西藏的問題,也事關全國的生態安全、事關亞洲的生態安全,保護西藏生態是對全國、對世界負責。”
在過去十多年間,中國中央政府對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可謂空前。向巴平措介紹說,“十五”(即第十個五年計劃)以來,國家投入逾67億元人民幣用于西藏環保和生態建設。
2009年2月,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的《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計劃到2020年投入155億元,用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十二五”期間還要從十個方面對西藏生態進行保護與建設。
空氣中氧氣含量增加
向巴平措說,“我們為了保護好這里的生態環境,連挖金子也不幹。”
為了保護西藏的生態環境,西藏自治區政府已經全面禁採砂金、砂鐵礦。而現在西藏所有工程項目,舉凡水電開發、礦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執行非常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
綠色經濟正在雪域高原上風生水起。“西藏的發展還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上,我們的工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只有8%,碳排放量比較少。”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正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鋪開。數據顯示,自2004年啟動退牧還草工程以來,西藏七地(市)、27個縣安排了退牧還草工程建設任務5611萬畝,在禁牧草地安排補播1643萬畝。目前已經完成草地圍欄4193萬畝、補播1076萬畝。工程的實施,恢復了草原植被、改善了草原生態,空氣中氧氣含量增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雞蛋能煮熟的原因之一。
向巴平措說,越是在發展的早期,西藏越要注重科學發展,少走彎路,這就是後發優勢。“所以,我們要發展綠色經濟,讓西藏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青藏鐵路是一條生態線
對于“青藏鐵路破壞了西藏自然生態”之說,向巴平措表示,“我經常講,青藏鐵路建設對環境保護的程度令我本人深受教育”。他說,自己時常要求下屬在工程建設中要像建設青藏鐵路一樣,保護好生態環境。
為保護好青藏鐵路沿線的植被,中國政府在建設青藏鐵路的同時,安排築路工人將草皮一塊一塊地移植,精心養護,在路基修好後,又一塊一塊地放回去。為了不影響野生動物遷徙,在主要地段全部採用高架通道,為動物留出通道。向巴平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生態線。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著這里的山山水水。”作為一名藏族幹部,向巴平措和所有藏族同胞一樣熱愛西藏這片土地。他說,到現在,西藏仍然是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基本保持著原生態。(據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