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天四個難忘的片斷

時間:2009-11-24 10:18   來源:新浪旅遊
 

北京 秋天片斷

北京 秋天片斷

    絢爛或者凋零,豐盛或者淒清,各地的人們對秋的感受各不相同。“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在中學課文《故都的秋》里,鬱達夫先生描畫的北京之秋色秋味,今天是否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了呢?

    拿著《故都的秋》按圖索驥,才發現秋在北京尤其珍貴。因為北京的夏季冗長,冬季卻來得急促,夾縫中的秋天,倣佛被壓縮成了一個時間點,之前是炎夏彌漫,之後則隆冬瑟縮。捕捉這個幾乎要丟失的季節,是件有趣的事。

    不論是否生活在北京,就讓我們用鬱達夫的眼光和心情來關注這個城市的秋天,在那些地方自然風物中尋找“故都的秋”。必定能發現許多你不曾留心,甚至鬱達夫先生也意料不到的細節。

銀杏

銀杏

  銀杏 揮灑秋之色彩

    京城之秋的色彩,想必是一年之中最為濃鬱的時刻。天高雲淡,滿眼都是難得一見的藍色,那是其他季節模擬不出的深邃。盤踞于京城上空的霧霾,唯獨在秋季會藏匿起來。無風的日子,雲端悠遠;有風的時候,日光傾城。

銀杏,幾乎成為北京秋季必需的風景。

銀杏,幾乎成為北京秋季必需的風景。

    樹葉開始凋落的時節,京城便化身成為斑斕的調色板。“不妨銀杏作金桃”—蔥蘢的古銀杏樹,幾乎成為北京秋季必需的風景。

    四合院里的銀杏樹葉翻飛,一夜之間便在小小的院子里編織出一層薄地毯。就連平時調皮的貓也選擇佔據銀杏地毯的一隅,享受慵懶的午後時光。門前花架上,葫蘆藤扭動腰肢,象徵的“生命”的綠色,也在滿城盡帶的金黃中敗下陣來,只有即將結出的果實在證明它存在于秋天的意義。

北京的秋

北京的秋

    什剎海 體味胡同人生

    什剎海邊,柳樹在享受最後的秋日,過不了多久,柳葉就會脫落只剩下光溜溜的枝幹。這片自西北斜向東南的狹長水面,由西海、後海、前海組成,元代曾是南北大運河北段的起點。如今,它連同海子周邊的胡同儼然成為老北京的標簽,人們為了尋找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風俗、風景紛至沓來。

    “胡同”一詞據說是來源于蒙古語的音譯。胡同是北京獨有的特色,絕大多數都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橫豎筆直的走向,這種規劃其實是吸取了歷代帝都的建造經驗,是歷代建造城市的一大特色。

    秋色濃些,便能見得到胡同里頭晾曬雪里蕻的架子,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開始堆壘的大白菜或蜂窩煤—在物資短缺的日子里,冬季的囤積必不可少。在富足的今天,老北京人依然保留這一習慣,也許可以理解為是對胡同生活的最後堅守。

    胡同里還有另一種秋天的味道:彌漫在木炭燒熱的銅制火鍋之間,飄散在羊肉片、醬豆腐和韭菜花的滋味之間。北京一帶流行的“貼秋膘”傳統,隨著氣溫降低而卷土重來。老北京人或許會以略帶不屑的口吻責怪,年輕人不懂規矩,“貼秋膘”應該吃天福號的醬肘子,但些許被忽略的傳統,卻掩蓋不住秋季里餐桌上的紅火熱情。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