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墓被盜疑珍貴文物丟失 公安部挂牌督辦該案

時間:2011-08-31 10:11   來源:南方網

秦公六號大墓形制想象圖

秦公六號陵園中兆溝外側的一個車馬坑

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

  位于關中平原西部的陜西鳳翔縣,歷史地位無可取代。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秦王朝統一六國前,在此建都294年。這里是周室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始皇加冕之處。秦國在這里留下了城市遺址、墓葬區和祭祀場所,其中包括21位秦公大墓。

  根據考古資料,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墓主為秦景公)佔地5000多平方米,像一座嵌入地下的倒“金字塔”,僅底部面積就接近兩個國際標準籃球場大小;墓底深度24米,相當于8層樓;規模是河南安陽商代王陵的3倍,是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人殉186具,亦為中國之最。

  但在今年6月,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未發掘的秦公六號大墓發現被盜,墓中大量珍貴文物丟失。目前此案已被列為公安部督辦大案。

  秦公六號大墓被盜

  8月28日,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村民老李夫婦正在自己的果園里忙著採摘已經成熟的蘋果。包括他們的果園在內,附近22平方公里的范圍都是先秦陵區。由此往東南方向不到1公里處,是六號陵園的陵區,這里埋葬有兩位秦公。

  2009年至2010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和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在此進行勘探和發掘,取得重要考古發現。但就在文物部門發掘處往東約500米,南指揮村4組和5組交界處,今年6月,秦始皇的一座先祖陵墓——秦公六號大墓——被發現發生了重大盜掘案。

  “那是在割麥的時候。先前麥子長著,沒人去嘛;加上麥子長得很高,地里有個洞,你在外面也看不出來。”正在麥地里噴灑除草劑的南指揮村村民、64歲的趙根緒對新快報記者說。發現不對勁,來麥收的農民立即報了警。

  趙根緒的兒子證實,當日地里來了很多警車。一臺挖掘機和兩臺蹦蹦車承擔了填充盜洞的任務,蹦蹦車“運了有幾十車土,才算把盜洞給填上。”

  鳳翔縣警方向記者確認,秦公六號墓被盜的案發日期,是今年6月4日。

  疑使用炸藥炸墓

  在趙氏父子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被填充的盜洞上。

  這里新填的土與地里別處的土有明顯的區別,痕跡清晰;看上去較大塊,也不規整。“一個月前,地里都翻過土了,不然還會更明顯一些。”趙根緒說。

  而在距離幾處盜洞不遠的土隴,隨處可見到盜墓賊常用的洛陽鏟探過的痕跡。趙根緒把農藥噴霧器1米多長的桿連同手臂往下伸,未能觸底。

  當日在公安人員現場進行偵破時,趙根緒見到了這些盜洞,總共有三個,分別在南指揮村4組和5組,中間隔著一條分界的小路。

  據他描述,這些盜洞比他往年看到過的都大,直徑大約有1.5米。趙的兒子懷疑,盜墓賊曾對墓穴使用了大量炸藥,實施了擠壓式爆破——即在地下埋好炸藥,爆炸時將泥土擠壓到兩邊,以形成一個可容納人上下的洞穴,在盜洞周圍少見泥土,也不易坍塌。

  如此做的好處是:簡單、快速,很快就能將墓穴打通;同時在墓中心上方挖出的深洞,可以直接取走器物後逃走。

  秦公六號墓是否曾被炸藥炸開?記者未能從考古專家處得到證實。但據稱,在盜墓中使用炸藥幾乎是普遍現象,秦東陵就曾被炸開過。

  秦君古墓藏品豐富

  秦公六號大墓里會有哪些文物?級別有多高?

  陜西省一位文物工作者向記者介紹說,秦人國君墓葬歷來好大喜功,已經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採用了當時周天子墓才能使用的“黃腸題湊”。該墓雖發現247個盜洞,仍從墓中清理出各類文物共3500多件,墓中發現殉葬的人達186個。

  “六號大墓雖未經發掘,但其人殉的數量、文物的豐富程度,應該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該工作者說。至于被擾墓主是哪一位秦公,因未進行發掘,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

  考古資料顯示,六號陵園位于南指揮村3、4、5村民小組田地內。陵內有中字形墓葬兩座,甲字形墓葬一座,目字形墓葬3座,面積264000平方米。

  由于秦國國君墓陪葬品的豐富,去年10月,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的秦東陵也發生盜案。秦東陵一號大墓——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陵園被打通了口徑70×50厘米、深達36米的盜洞,直接通到陵園的主墓室。警方在盜洞洞口提取到鼓風機、撬杠、對講機及繩子和通風管等作案工具。

  今年1月11日,西安市警方宣布秦東陵盜案告破,抓獲參與盜掘秦犯罪嫌疑人7名,追回被盜“八年造”漆木高足豆等文物11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10件。

  公安部挂牌督辦案件

  秦公六號大墓被盜案發生後,寶雞市、鳳翔縣文物執法部門增強了對雍城地區野外文物的夜間巡查;公安部門則抓緊破案。

  8月29日,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郭憲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由于秦公六號大墓被盜影響重大,陜西省公安廳及公安部已將其列為挂牌督辦案件,陜西省文物局也列為重點案件,力爭早日破案。

  為避免更大的損失,陜西方面會否將秦公六號大墓被盜案上報國家文物局,對大墓啟動搶救性發掘?陜西省文物局保護與考古處處長趙強稱,目前正在抓緊偵查案件,尚無這方面的信息。

  窮村民盜墓致富

  南指揮鎮70歲的老人馬鈺告訴新快報記者,由于當地地下有為數眾多的古墓,自他小時候,就不時見到一些盜洞。

  根據警方信息,秦公六號墓被盜後,鳳翔縣公安局成立的專案組進行了大量調查摸排工作,共排查嫌疑人136人。

  南指揮鎮八旗屯村村民余乖明,就是被摸排對象之一。警方從其家中查獲文物4件,盜掘古墓葬作案工具一批。審訊中,余供認:2005年至2011年,他先後盜掘古墓葬3次,盜竊文物1次。

  余乖明家位于距離被盜大墓不足2公里的八旗屯村五組。但在尋找余的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些阻力,村民對此防范很嚴:有人推說余外出打工了找不到,並給記者指引了余家錯誤的地址;還有人幹脆說“村里沒有這個人”。

  記者事後得知,在這里,“保護”盜墓者是一種“默契”。

  在一個破落的農家小院,記者見到了余乖明的老婆張某,一個50多歲的農村婦女。她身體虛弱,臉色很差,自稱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

  “我家乖明是7月1日被警察帶走的,7月底辦了取保候審出來,就離開家了。”張說,“他出門的時候沒有帶電話,也一直沒給家里打過電話,我不知道他在哪兒。”

  她證實,警察抓余乖明的時候,從家里搜出了4件古董。“我不知道他是哪時候帶回家來的。他出門幹什麼我也不知道。”

  余乖明與張某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在外打工,女兒在讀大學。局促的房間內陳設簡陋:糧食、一張床鋪和一臺十七八英寸的電視;後院停放著兩輛新舊不一的自行車。

  村人表示,余家是村里比較窮的。

  記者從警方人士處了解到,盡管警方從余乖明家搜出了一些文物,但通過調查,並未能證明余係盜掘秦公六號大墓的犯罪嫌疑人之一,目前該大墓的盜掘者仍未歸案。

  盜墓免死或將加劇犯罪

  今年5月1日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取消了對盜掘古墓葬犯罪死刑的規定。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曾指出,當前中國古代藝術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價格持續走高,國內文物“收藏熱”、“投資熱”不斷升溫,取消死刑後,盜掘古墓葬、盜竊、走私文物違法犯罪活動將會更加突出。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