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說“好大一塊棉花糖啊”。我們一看,發展中的積雨雲,還是離遠點兒吧
進入夏季,北京雷雨天氣不斷,航班延誤成了家常便飯。
兩周前,一位網名為“羽毛”的飛行員在其博客中發表了一篇《飛行員日記》,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航班飛行中的時間與安全。
那雷雨天飛行員究竟在幹什麼?到底哪些原因容易造成航班大面積延誤?網上一些流行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本報記者昨天採訪了“羽毛”——國航某型飛機機長。這位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36歲年輕機長的親身感受中,有很多大眾並不熟知的真相。
說日記
飛行日記是逼出來的
兩周前就約了“羽毛”。“羽毛”答應得很爽快,可見面就有些困難了。不是剛飛完國際航線“嚴重需要休息”,就是因為最近連續不斷的雷雨天氣延誤,半夜才能回到北京。
終于,在周末天氣晴好的日子里,記者在首都機場1號航站樓見到了“羽毛”——沒有穿制服,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大挺拔英俊,但也沉穩老練。
“羽毛”告訴記者,發表《飛行員日記》的起因源自今年四月國航與一位教授的爭辯。據新浪微博專題稱,因飛機晚點兩小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維華向當值機長索要多處的停車費,因此和國航起了衝突。此事件被媒體以“飛機晚點教授微博開罵PK國航”在網絡上廣泛轉載。
但“羽毛”發現,爭論並沒能澄清誤解,對于真正造成航班延誤的起因和真相公眾知之甚少。“例如這位教授,因飛機晚點而向機長索要停車費,這就像路上堵車,乘客向出租車司機收擁堵費。”羽毛說。
“在國際上,這種延誤也非常多,關鍵是怎麼處理。很多旅客認為他們的權益隨便受到侵害,有時航空公司方面做得也確實不好,這是事實。”“羽毛”表示,他期待能夠借助北京晚報與公眾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我說的這些都是很平常的真相,但仍然擔心會有人從反面理解。”
說天氣
飛行員不怕雷電就怕雲
記者:很多人質疑,航班一延誤動不動就說是天氣原因,可經常看到機場上空還是晴空萬里啊,這個怎麼解釋?
羽毛:造成航班延誤最主要的仍然是天氣。最近是雷雨的高發期,每年這個季節,都會發生大面積延誤,乘客的不滿會更多。同時,中國受流量控制的影響也很大,而且往往和天氣因素伴隨在一起,加重了航班延誤。假如濟南的天氣不好,從南方來北京的飛機就會阻隔在那一帶,之後就會因空域飛機過多帶來流量控制,這種事情發生得很隨機,主要是航路太少。
記者:你們眼里的壞天氣和普通人眼里的壞天氣有什麼不同?
羽毛:普通人看到的雷雨天氣是下雨打雷,我們關心的則是可能有冰雹、機體結冰和微下擊暴流等天氣現象。微下擊暴流在雷雨天氣中是非常常見的天氣現象,會在非常小的空間里產生非常強的下擊氣流,導致飛機墜毀。
其實閃電本身對飛機的影響並沒有乘客想象得大。雷電擊中飛機,電流會穿過機體,通過機身上的放電刷把電流導出機外,所以“不會被雷劈下來”。
不過,飛行員都不喜歡雲。乘客喜歡雲,說“好大一塊棉花糖啊”。我們一看,這是正在發展中的積雨雲,還是離遠點兒吧。重型飛機一般飛行高度在1萬米高空,夏季溫度在-40多攝氏度。發展成熟的積雨雲在我們的行話叫氈狀雲,我遇到過很大的積雨雲,飛機在1.1萬米的高度都夠不到頂,沒辦法,只能繞過去,多飛了100多海里。
記者:天氣影響飛行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羽毛:是一次在洲際航線上發生的“晴空顛簸”。這就像平靜的海面下藏有暗流一樣,在萬米高空出現強烈的擾動氣流,使飛機產生強烈的顛簸。當時飛機在2秒鐘之內急速下降了100多米,3個G值的重力加速度,如果不係安全帶,人肯定要飛起來。
其實影響飛機的天氣因素非常多。例如今年5月冰島的火山灰,我在歐洲困了一個月,每天都跑去看航班延誤情況,一架起飛的航班都沒有。航站樓、機場周邊到處都是露宿街頭的旅客,最後錢花光了,就剩一張機票了。我有時還從機組自助餐里“偷”幾塊面包,帶給那些沒吃沒喝的旅客。
說故障
問題很小,排查得3小時
記者:有時旅客經常聽到因機械故障導致航班延誤,難道飛機起飛前才檢查嗎?有些旅客會抱怨說這不是耍人玩麼,早幹什麼去了?
羽毛:有些故障平時是無法發現的,例如,許多電器係統不通電是不知道工作是否正常的。所以有些故障往往在航前的安全檢查時才能發現。機組有一個嚴格的程序。有些設備是不能提前很長時間就進入工作狀態的,例如APU(一種飛機輔助能源係統,負責在飛機發動機運轉之前來給飛機提供電力等能源)、空調係統、液壓係統等等,這些係統有的需要大量的油量來供應,有的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有的會對地面工作人員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出于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在標準程序里,飛行員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所有係統逐步進行安全檢查。
所以有時會出現旅客登機後,我在按照程序進行例行的安全檢查時,突然出現新的設備故障。有時故障會威脅到飛行安全,必須要排除,所以會要求旅客下飛機繼續等待,有一些較嚴重的故障甚至要更換飛機或取消航班。
記者:你自己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多不多?
羽毛:很多。例如有一次,做飛行前檢查時發現飛機一側的燈光不亮,我懷疑電路係統有問題。之前機務檢查過了,因為是白天飛行,按照放行單是可以放行的。但我注意到那天在下雨,擔心如果受天氣影響延誤到晚上,塔臺目視可能會看不到我。所以我拒絕起飛,要求一定要查出原因。最後發現很簡單,是照明係統的一個繼電器沒有完全跳開,虛接了。但找到這個原因一共花了3個小時。
可候機樓里已鬧翻了。因為之前其他原因延誤了半個小時,後來因機械故障又延誤了3個小時。乘客們堅持要賠償,並且拒絕登機,有一位乘客過于激動,甚至把候機樓里的椅子卸下來,要砸值機口的玻璃門,嚇得值機口的小姑娘都躲到飛機上去了。結果只好報警,又耽擱了1個小時。後來我出去解釋時大家都在說“大白天的,有燈沒燈有什麼區別,肯定是航空公司在騙人。”有一位乘客衝上來把我肩章都拽掉了。認為碰到這種情況很難解釋清楚,有時越解釋越得不到乘客的理解,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都不願意解釋了。
說延誤
飛行員等的時間比旅客長
記者:在你的飛行員日記中,說為了早些起飛,會有很多“小手段”?
羽毛(呵呵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買東西、結賬都會找最短的隊排,人之常情。所謂的這些小手段也是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並在正常準許范圍內,能讓旅客提前一點起飛。有時一分鐘的排名先後順序就意味著要等半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其實飛行員也好,管制也好,大家的宗旨都是利用所有的智慧和經驗,盡量減少旅客等待的時間,安全抵達目的地。
記者:你最長的一次等待是多長時間?
羽毛:最長一次等了8個小時,也是在狹小的機艙里。其實我們經常比旅客等候的時間還長,因為一般飛行員都提前一個半小時上飛機,加上延誤時間就更長了。
記者:有的旅客抱怨,說有時等了很長時間,居然說飛行員休息了是怎麼回事?
羽毛:舉個例子,像我飛洛杉磯的航班,空中時間近14個小時,加上提前準備,將近18個小時,再加上延誤的時間,可能20個小時就過去了。
飛行員超過最高24小時的執勤期,就不能飛了,必須要休息,這是程序。不光是疲勞駕駛,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影響,安全也沒有保障。
其實航空公司最不願意取消航班,一是要補班,或者是改簽,對航空公司本身經濟效益也有很大影響。
說安全
鋰電池為何不能托運
記者:說到安全,最近有通知說旅客不能隨行李托運鋰電池,又是什麼原因?
羽毛:這是個新規定,很多人確實不理解。現在的鋰電池能量非常大,如果隨行李托運,有可能在行李包里因某種原因發生短路,發生起火或者爆炸。
記者:前兩天有一個視頻拍到一位乘客在機場跑道附近吸煙,是不是很危險?
羽毛:飛機在航坪上是需要加油的,而所加的燃油存儲在機坪底下的大儲油罐里。航坪和機場跑道周邊有大量的輸油管線,供加油車從地下油庫取油。那位乘客實際腳底下就踩著一個大油庫,竟然敢在上面抽煙,簡直可以說“瘋”了。
記者:相對高鐵,你認為飛機是否更安全?
羽毛:高鐵是剛剛起步的一個新事物,而飛機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了。飛行程序的檢查單上的每一條都是前人的飛行事故中總結出的血的教訓。高鐵要是100年後,肯定有自己的標準程序。
記者:有些說法是,在首都機場國航比較強勢,所以其他航空公司排隊時間長?是不是真的?
羽毛:還真不是這樣。有的旅客不能理解,說在跑道上經常起飛兩架國航的,才一架東航的或海航的。主要是國航的機坪比較集中,主要在T3,海航在T1,其他航空公司在T2,因為機坪區域的原因,會有交叉,但管制放行是有統一順序的。
記者:關于“要客”的說法,有人說某個機上的大人物打個電話,就能提前起飛。這個說法準確嗎?
羽毛:“要客”是有的,一般是省部級以上,但也首先要上報,並不是打個電話就能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