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旅遊業與樂亭人生活方式進行深度融合

時間:2011-08-09 09:24   來源:河北日報

  入夏以來,樂亭縣旅遊業一路飄紅。與以往不同的是,很多遊客在海邊踏浪戲沙之後,都會到縣城或鄉村盤桓數日,或接受紅色教育,感受先驅風范;或扭扭秧歌,聽聽大鼓;或嘗嘗地方小吃,沉浸在對“樂亭人”生活方式的快樂體驗中。

  依托李大釗故鄉、海濱海島、果菜大縣的獨特旅遊資源,樂亭縣打響了“紅色名片、藍色請柬、綠色畫卷”旅遊品牌,使旅遊業成為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有力引擎。

  以此為基礎,該縣主動契合遊客需求趨勢,依靠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弘揚,開啟了以深入體驗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間文化為主旨的深度旅遊。提出了“城區即景區”的規劃建設理念,著力創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目前,縣城綠地覆蓋率達47.7%,人均綠地面積29平方米。位于城區東北部的古灤河生態公園,種有各類樹木、灌木、水生植物40余萬株,水域面積達22萬平方米,集休閒娛樂、生態保護等功能于一身,成為遊客體驗自然的絕佳去處。

  為培育獨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內涵,樂亭把旅遊開發融入地域文化,秉承“文化入景”的理念,沿縱貫縣城南北的長河建成了幽園、文園、錦園、樂園、翔園5個主題公園,成為展示樂亭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文化景觀帶。充分發揮李大釗故鄉的人文優勢,在李大釗故居大黑坨村將紅色教育與綠色農業相結合,大力發展以“大釗故里生態園”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係,每年為全村帶來收入3000萬元。

  對傳統旅遊項目中地域文化特色進行深度挖掘,是樂亭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頭戲。傳統的“農家樂”旅遊在融合極具樂亭特色的農業文化之後,開始向“休閒農業”模式升級。在海邊,“漁家樂”增加了參與體驗功能,遊客不僅能夠坐船出海,還能自己撒上一網,享受一下“豐收”的成就感;在鄉村,遊客不僅可以自己烹制一桌農家大餐,還可以和民間藝人一起學唱樂亭大鼓,或者近距離欣賞藝術大師精湛的皮影雕刻技法。

  為給旅遊產業發展積累更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樂亭正在加快建設灤河口生態旅遊區,讓遊客遊覽灤河濕地,傳承灤河文化;深入挖掘整理“老呔商幫”歷史,興建反映“呔商”歷史的“老呔商城”。同時,積極保護和發展樂亭大鼓、皮影、秧歌、民歌等傳統藝術,積極推動地方藝術的再創新、再發展。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