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連由于大霧等天氣原因,飛機航班延誤現象頻發,給旅客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6月28日到7月2日,大連機場更是發生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航班延誤最多、滯留旅客最多的航班延誤。昨天上午,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在大連機場召開民航東北地區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處置工作交流會,大連機場這方面的成功經驗被借鑒推廣,這也是東北地區全民航進行的第一次航班延誤專題交流。記者獲悉,乘客最為關心的航班延誤信息及時傳遞問題有了初步的解決辦法。
此次研討會把大連機場在保障大面積航班延誤時安全服務保障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作為案例在整個東北民航推廣。大連機場現場運行指揮中心周營經理向記者介紹,6月28日至7月3日期間指揮中心在剛恢復航班正常飛行的條件下,就指揮飛機每小時40架次的起降,遠遠超過了民航要求的每小時24架次標準。增加座椅和行李手推車數量,及時周到安排食宿,加強滯留高峰段機場的保潔力度等一係列真正為旅客著想的切實做法都是大連機場這次“成功案例”的寶貴經驗。
“大連霧天太頻繁了,我們知道飛機可能延誤,但怕誤機也要提前趕到機場,一等就是大半天。”不少旅客反映被“滯留”除了天氣原因外,延誤後的起飛時間拿捏不準也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原因。在本次交流會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也被重視起來了,記者在試運行的《大連機場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處置試運行手冊》中看到,“大連機場應對大面積航班延誤時的服務保障”預案里這樣寫道:票務公司短信接到延誤信息後,及時電話通知旅客延誤原因及預計延誤時間。通過這一做法將航班的最新航班動態及時準確地告知旅客。在這本延誤處置手冊中,記者還看到,延誤時間超過4小時,機場及航空公司方面要安排旅客住宿。(記者 唐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