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市政府站暫定"和平公園內" 最快將于9月開工

時間:2011-07-15 00:00   來源:南京日報

  昨天,市政府針對地鐵市政府站綠評工作,專門舉行了一場開放式的政府辦公會。搖號產生的8名市民綠評員、專家對地鐵部門提供的5個選址方案進行了比選,最終傾向于選址“和平公園內”。副市長陸冰參加會議。

  據了解,市政府站是3號線與4號線的換乘站。由于所處位置受到綠化、地下管線、周圍建築及國家級文物保護等多種因素影響,站位選址遲遲沒有確定。

  為了拿出最優方案,地鐵部門、專家及相關單位經過40多次會議商討,先後篩選了30多個方案,昨天最終拿出了5套方案供專家及綠評代表比選。5個選址方案分別是:和平公園內、市政協門前、北京東路、和平公園西側、和平公園南側。

  昨天上午,8名綠評代表攜帶地鐵部門優選出來的5個方案,在和平公園附近實地踩點比選。地鐵部門相關負責人也結合現場實際對5種方案一一解讀,最終與會專家、綠評員代表認為,地鐵市政府站建在和平公園內比較合理。

  根據“和平公園內”選址方案,綠化部門提出了樹木移植方案:市政府站共需移植樹木303棵。其中,地鐵3號線需移植159棵,地鐵4號線需移植144棵。同時,根據暫定方案,3號線市政府站施工時將對珍珠橋附近長約70米的河道向西遷移,工程完工後再恢復到原位。

  據悉,市政府站最快將于今年9月開工,3號線市政府站為地下3層結構,站臺長度140米 、寬13米。4號線為地下2層結構,站臺長120米,寬13米。

  “這次會議是綠評會的前奏,接下來將根據完善後的方案確定綠評方案,適時召開綠評會,確定最終的樹木移植方案。”市住建委有關人士透露。

  會上,陸冰要求,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加強對樹木、文物的保護,盡最大努力減少地鐵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支持地鐵建設,為地鐵市政府站早日開工創造條件。

  站位選址——

  5大方案集中比選

  根據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市政府站為地鐵3、4號線換乘站,位于北京東路和太平北路路口。南京地鐵公司總經理佘才高昨表示,該站點的建設受到6大因素限制,包括公園、行道樹綠化較多;道路交通擁擠;周邊建築較多,地下樁基對施工有影響;國家級、市級文物的保護;16家單位的216根管線遷移;古秦淮河地質條件的限制等等。因此,方案的選擇必須慎之又慎。

  根據規劃,地鐵3號線從新莊站穿越玄武湖、九華山隧道後抵達市政府站。由于市政府周邊文物和建築的限制,只能從珍珠河下有限的通道通行。而與其銜接的4號線,也必須規避6大不利因素。為此,建設部門從30個市政府站選址方案中,挑選出5個方案進行比對。

  市政協門前方案舍棄理由:站位設置在國家文物保護區域,而要在該區域內設站,結果難以確定。同時,需遷移樹木多為大直徑法桐、檜柏等,其中市政府門前6棵法桐直徑超過0.7米。

  北京東路方案舍棄理由:需遷移北京東路上的大直徑的法桐行道樹。施工期間需封閉北京東路,對臺城大廈、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等周邊單位影響極大,還要拆遷一棟4層居民樓。

  和平公園西側方案舍棄理由:無法實現地鐵3號線與4號線的換乘功能,換乘距離超過300米。

  和平公園南側方案舍棄理由:地鐵前後區間穿越包括外國語學校在內的大量建築樁基,施工需拆除房屋並拔除盾構隧道內的基樁。

  和平公園內方案選擇理由:要移植一定數量的樹木,包括白楊、山核桃等,但可避開大直徑的法桐,保護了國家級、市級文物。同時,施工期間可保障北京東路、太平北路、蘭家莊路等社會車輛正常通行,對周邊單位影響較小。

  施工方案——

  未來將明挖施工

  在綠評會中,專家對車站的施工方法也做了詳細介紹。經過對地質條件的詳細解讀,以及對其他城市地鐵建設的分析,市政府站的施工方法最終確定為明挖法。

  佘才高表示,市政府站地下施工量達到3萬平方米,挖掘土方22萬方。由于此處地下是古秦淮河河道,河床經過逐年沉積,流沙層較厚,如果採用暗挖方式,容易發生地下滲水、流沙、坍塌等事故,可能造成還都塔、市政府等周邊古建築發生開裂、傾斜、沉降,風險較大。而採用明挖方式,車站總體功能最優,進出站、換乘都比較便捷。

  專家及部分綠評員建議

  李蕾(園林專家):這次移植的303棵樹,主要有山核桃、水杉、法桐等樹種。山核桃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種植,不少樹的蟲害、根部腐爛比較嚴重,該淘汰就應該及時淘汰。

  水杉有60棵,幹徑很大,景觀效果也不錯,但它是直根係的,移植成活率比較低。在我看來,沒法移植的樹應實事求是,實施就地砍伐。移植樹木後,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拿出恢復方案,要為市民增加綠量。

  徐丹寧(大三學生、綠評員):我住在馬群,在江寧上大學,以前回家要兩個多小時,現在通過地鐵換乘時間縮短了一半,實實在在體會到了地鐵的便利。但是,我們在享受快捷交通的同時,也希望移樹方案盡可能優化,同時給要遷移的樹木找一個好歸宿,盡可能提高成活率。有關部門可以舉行市民認養樹木活動,引導市民加強對它們的保護。

  袁立平(旅遊園林局退休員工、綠評員):地鐵建設與環境保護有很多矛盾之處,不能為了保護樹木就不建地鐵。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樹木遷移必須“一步到位”,所以應在樹木移栽前做好移樹用地規劃,不能移了之後再二次遷移,那樣樹木的成活率將大打折扣。

  (記者 顧小萍 葛妍)

  樹木移植——

  少移樹木100多棵,移植過程接受監督

  地鐵市政府站所處位置綠化較多,勢必涉及樹木遷移。市城管局綠化管理處處長李銘表示,經過不斷優化,最終市城管局提交的方案為市政府站移樹303棵,比原有方案少移植100多棵。

  優化方案,減少移植100多棵樹木

  據了解,經過優化,市政府站在原有移植方案上,又保留了100多棵樹木。

  根據新提交的方案,市政府站3號線需移植樹木159棵,其中直徑31—40厘米的40棵,直徑41—50厘米的35棵。樹種包括山核桃、水杉、香樟等,主要位于太平北路、北京東路、珍珠河東側、和平大廈前、臺城大廈前以及和平公園內。

  4號線共遷移樹木144棵,其中直徑5—10厘米56棵。遷移樹種主要有桂花、水杉、雪松,均在和平公園內。

  會上,李銘介紹了樹木的移植方案。移植前,對樹木進行修剪,截口處都將做防腐處理。挖掘樹木時,樹根上盡量多帶“護心”土。切根處理的根莖剪口大于2厘米的,還將進行傷口修復和消毒防腐處理。遷移樹木時,工作人員還會對原來的種植方向進行標注,種入新穴時,仍依照原有方向,以提高成活率。

  過程透明,市民代表將進行監督

  據悉,上述樹木移植地點目前暫定在玄武區鐘學路的南側,和雨花臺區繞城公路花神廟匝道地段。由于北京東路、太平北路白天行人車輛較多,大樹修剪施工時間將定于晚上8點到次日淩晨3點。和平公園在全封閉後進行全天候施工。3號線移樹工期為30天,4號線為15天。

  據李銘介紹,市政府站涉及的水杉、山核桃、毛白楊、法桐、香樟及大規模雪松,目前處于樹木生長旺季,已錯過了冬春最佳移植季節。管理部門建議,地鐵方盡可能在樹木適宜的季節進行遷移。與此同時,綠化部門也將針對特殊天氣,採取特殊技術保護,加強移植樹木的後期養護,盡可能提高成活率。

  此外,管理部門還將邀請在寧院校專家學者等業內人士參加咨詢會,細化樹木種植、砍伐方案,完善施工措施,並聘請市民代表進行全程監督。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