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景區存在牟取私利現象 竟成“私家花園”

時間:2011-07-04 09:00   來源:紅網

  記者不斷接到遊客投訴反映,河南淮陽縣太昊陵景區存在社會人員與景區工作人員內外勾結,幫助遊客逃票牟取私利現象,但主管部門卻置若罔聞,嚴重影響了當地旅遊形象。記者暗訪發現,當地逃票猖獗景區售票處成擺設。太昊陵管理處副主任于樹林說:“這樣的情況不屬于逃票,因為景區為了便于管理,規定員工每人每月可以帶5個人免費遊景區,這也是對員工的一種福利。”可是,“票販子”為什麼還要收取每人40元的費用呢?這些錢到誰的腰包里了?于主任稱:“員工怎麼處理5個免費名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員工帶遊客進景區必須有我簽字!”(7月1日人民網)

  景區員工和票販子內外勾結牟私利,景區領導卻稱“這也是對員工的一種福利”。能夠給員工提供盡可能多的福利,當然是人性化的體現。可問題在于,太昊陵乃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屬于國家資源而非“私營企業”。拿國家資源給員工“發福利”,說輕點是“慷國家之慨”,往重里說,是否還有“以權謀私”甚至“瓜分國家財產”之嫌呢?——粗略計算一下,一年之內每個員工私下帶60名遊客進景區,獲利2400元,100名員工就可以帶6000名遊客進景區,私自收取費用多達24萬元。而這些私下收取的巨額錢財,到底又流進了誰的腰包呢?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福利”,據說景區是為了“便于管理”。這一理由乍看十分費解,細想卻並不難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已是有中國特色的慣例。景區員工背靠景區,當然不無想從中撈些好處的。領導對此肯定也心知肚明。可如果不加限制,任由員工隨意免費往景區帶人,豈非亂了套了?不僅景區的收入難以保障,內部員工之間還可能因利益不均產生矛盾和衝突,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局。于是乎,制訂一個指標對免費帶人的數量進行限制,似乎就成了最公平合理、兼顧各方利益的最佳管理方式。可是,太昊陵景區搞這種勞什子“福利”有何依據?景區的領導又有何資格為免票簽字審批?這跟“坐地分贓”有何區別?難道國家景區竟成了某些人的“私家花園”?!

  事實上,盡管景區領導非常善解人意,不惜損害國家利益為員工謀福利,依然無法滿足某些人貪婪的胃口。記者了解到,在太昊陵景區外“票販子”不在少數。“好多遊客都知道,我們天天帶遊客進景區!說白了,我們賺點生活費,你們也省錢,豈不一舉兩得!”一個票販這樣說道。當記者問道一次能帶多少遊客進景區時,票販笑著說:“八九個都可以,但要看情況!”逃票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景區員工每人每月只有5個免費指標,顯然根本無法滿足“需要”。這樣的情況到底算不算“逃票”,景區領導做過深入調查嗎?或許,他們心里其實比誰都清楚,只不過不願意輕易承認罷了。

  一個景區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不僅需要有好的硬環境,更需要加強管理,創造良好的軟環境。淮陽縣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太昊陵也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旅遊標準化試點單位,可當地混亂的管理狀況卻與其榮譽地位極不相稱。期待上級管理部門早日徹查此事,不讓某些景區蛀蟲打著“員工福利”之類的旗號中飽私囊。

  (作者:喬志峰)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