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高鐵的票價必須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27日在京滬高鐵新聞通氣會上稱,京滬高鐵可研報告批復總投資為2209億元,預計投資回收期不會很短,其投資回報的定位是“保本微利”。
王勇平指出,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鐵路不能是暴利行業,但也不能長期虧損。如果長期虧損,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將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的需求。
“從目前已經通車運營的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和滬寧城際高鐵來看,正如我們所預測的,其客流增長很快,經濟效益符合預期。“王勇平說,2009年我國高鐵日均發送49.2萬人,2010年日均發送達到80.4萬人。截至目前,我國高鐵已安全運送旅客6億多人次。
經濟學上有一個基本理論叫“規模經濟理論”,指企業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擴大經營規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潤水平。王勇平說,未來幾年,我國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速鐵路網建成後,高鐵的“規模經濟效應”將顯現出來。京滬高鐵地處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它的作用和魅力將在開通運營後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凸顯。
“因此,我要明確地向大家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我們對京滬高鐵經濟效益的預期是樂觀的,是有信心的。”王勇平說。
(記者 俞瑋 齊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