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串八景連起十里畫廊 荊州環城景觀七十二變

時間:2011-03-29 13:25   來源:荊楚網

  古城牆的荊州環城景觀帶,不僅發揮著城市“氧吧”功能,更是外地遊客感受荊州古城魅力的一張“臉面”。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過程中,荊州古城內環規劃已描繪出美麗畫卷,長達11公里的內環沿線,未來將建起八大景區……

  現狀:

  風景秀麗卻屢有遺憾

  荊州古城公園,是依托荊州古城牆而建、融古城保護與遊覽觀賞于一體的環城生態園林。這一大型開放式景區,其綠化景觀的提檔升級,不僅是自身環境建設的需要,在當下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背景下,無疑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前日下午,記者由東門始發,經賓陽樓沿內環環遊古城,發現沿途風景優美卻又屢有遺憾,“景區”與“市井”印象穿插雜糅,遊覽情緒隨之起起伏伏。

  從東門經賓陽樓至東門泵站一段,由于有賓陽樓、張居正故居等荊州旅遊“招牌”景點,道路兩側建築古香古色,綠樹成蔭,環境整潔。在荊東路口附近,漂亮的小遊園、倣古的宮廷式路燈,與古樸的城牆相得益彰,讓不少騎車遊覽的遊客興致盎然。

  沿蜿蜒的內環拐過東門污水泵站,道路左側出現帶狀水體,遺憾的是,向來被賦予靈性的水體,被5條進出小區的道路分隔成6口大小不一的魚塘,塘內水草叢生,水塘近岸塑料袋等垃圾漂浮。接近小北門,記者似穿進了山間林海,道路兩側高大密集的行道樹,與城牆古木一起將道路環抱,斑駁的陽光灑在路面,幽靜恬適,賞心悅目。

  在小北門屈原路口,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城牆腳下低矮破敗的平房,淩亂刺眼的招牌、佔道經營的餐飲日雜門店。再往西,道路一側的公共用地被居民辟成了停車場、菜園以及種著油菜的農田,直至玄妙觀景區的一道院牆方將這一亂象“叫停”。

  從玄妙觀至新北門的道路兩旁的綠化和倣古建築,再次將記者拉回到“景區”印象。走出新北門約500米,便能看到一方數十畝的水面,岸邊土基裸露,四周灌木叢生。放眼望去,水面四周殘破的小屋棚、高高低低的私宅闖入眼底,傳說中的“洗馬池”,已看不到任何古風遺韻。

  向西走過近20棟別墅式私宅,即到了三義街口、大北門,繼續往西便到了古玩城和三國公園,沿途湖光水色,風景如畫,直抵西門。

  而後穿過荊中路這條古城中軸線,記者已很難打起精神。盡管沿途綠樹成蔭,但與景區格格不入的景象屢見不鮮:西湖岸邊雜草叢生、環湖建築破敗;西林灣私房林立;荊州中學體育場附近的內環道上,一間供奉“土地神”的磚壘小屋,佔據著人行道,分外刺眼……

  在老南門東西兩側,沿路盡是淩亂的平房、門店和單位宿舍,至公安門一段已很難找到行道樹的蹤跡,而荊州三監獄搬遷後空曠雜亂的場地,令人對環城公園先前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