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旅遊發展論壇”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行,伴隨申遺熱而來的景區漲價風潮成為論壇熱點,專家建議“世界遺產景區取消門票”。
據了解,自1985年我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到今年8月“中國丹霞”地貌和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我國已經有40項世界遺產。但隨著近年來各地“申遺熱”的急劇升溫,申遺成功後景區門票大幅漲價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張家界、九寨溝、西遞宏村等景點都在成為世界遺產後大幅度提高了門票價格。而申遺的巨大開支似乎成為漲價的理由。有資料顯示,中國六個丹霞地貌景區申遺花費總額達十幾億元。
在中國旅遊發展論壇上,各方專家對世界遺產景區漲價問題發表看法。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彭華教授認為,“申遺”的投資應該是一種公益性的投資,例如為了“申遺”要去做一些基礎研究,做一些規劃,一些保護設施,一些景區的整治或者改造,或者進行一定的鄉村改造或者拆遷。這是公益性行為,這些成本不應該轉嫁到旅遊者身上,應該由政府買單。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閔慶文研究員直接提出:所有列為世界遺產的門票應該通通取消。閔慶文給出了三個原因,第一,國家40個世界遺產的“申遺”都是政府投資的,但最後進行旅遊開發的往往是企業形式,相當于政府拿錢做基礎性工作,創造條件之後讓企業受益,這是不合理的。第二,一個旅遊者到某個地區去旅遊,門票消費是他旅行消費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免除了,對景區的總體旅遊收入不會有很大影響。第三,免除門票費用後,還會對吸引遊客有促進作用。事實證明,杭州西湖不再收門票之後,當地旅遊業反而比收門票的時候更發達。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呂舟教授則認為,遺產地的門票價格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我們的定價體制到底是什麼。 (記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