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的第一個雙休,最終沒按計劃“限客流”的中山陵陵寢應該說是“大考”過關。不過,連續兩天高達5、6萬的人流,也產生了一係列如擁擠、服務跟不上等等問題。我們注意到,坊間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認為中山陵這樣的“莊重型”景區,遊人太多不合適,還是不免費為好。
中山陵陵寢免費開放,無論從哪個層面說,都是一個開明的決策。首先,中山陵地區是南京的“綠肺”,這樣一個天然氧吧,本來就是全體南京人和來南京遊覽的客人所應該公平享受的。其次,中山陵陵寢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雨花臺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樣免費開放也是理所應當。再次,“免費開放”傳遞了一個重要的現代執政理念:以免費的方式維護納稅市民的合法權益,符合現代“服務型政府”的本義。南京免費的公園、景點越來越多,說明以“收費代管理”的老框框正在被逐漸摒棄,這個步伐不能停下來。
免費開放無疑會帶來人流的暴增。中山陵景區工作人員曾表示,6萬客流是景區容納的上限,上個雙休連續兩天都逼近了這個上限,讓人有捏一把汗的感覺。走在人山人海里面,也確實有點壓抑,同時廁所擁擠、不文明行為增多、園區接駁公交服務跟不上,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應該影響中山陵陵寢繼續免費開放的勇氣。
從全國各地的先例看,免費之後頭兩天,人流一定是最多的。這是一種“不吃虧”的正常心理。陜西神木的免費醫療,一開始也是“醫院爆棚床不夠用”,堅持一年,沒問題了。永久免費的中山陵陵寢景區,不存在廣州地鐵那種“只免費一個月”的問題,所以不用擔心人流會持續過多。
其實全國各大免費的景點,基本都走過了從“熱點話題、爭論焦點”到“少人提及,不算新聞”;從遊客“爆棚井噴”,到趨于“常量常態”的過程。我們身邊的玄武湖公園就是最近最好的例子:在熬過了黃金周免費開放前幾天的擁擠喧囂之後,現在的玄武湖,即使是在氣候無比宜人的雙休日,都不再有太擁擠的人流了,大家恬靜地享受著秋日的陽光和空氣。相信同樣具有休閒功能的中山陵陵寢景區,一定也會逐漸回歸可承受的正常人流。同時,南京也可以考慮免費開放更多的公園式景點,比如綠博園等等,分流休閒人群為中山陵玄武湖“減負”。一句話,堅持免費開放,“擠”的問題不會存在太久。
而“莊重型景區遊人太多不合適”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但並不足以影響免費的決策。這兩天去中山陵的人都知道,擁擠主要是在博愛坊後邊出現的,特別是祭堂和墓室,排起隊來確實有點像世博會,而且會有“驚擾中山先生”的感覺。但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管理來解決的,譬如說,祭堂限制人流,墓室只在重要紀念日開放等等。說到底,這些還是考驗管理水平的問題。
中山陵陵寢免費了,以後遊客的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很可能會從外地遊客和學校等單位集體遊客為主,轉變為家庭和情侶個人遊客為主。而中山陵也會逐漸轉變成集景點、教育基地和休閒娛樂、培養親情場所為一體的勝地。只要管理方能及時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來適應這一變化,中山陵必將成為更高層次的“博愛”標志。
免費的中山陵,大膽免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