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復後的陽臺山“善來金階”龍頭。 李瑞林 攝
陽臺山古道“善來金階”在歷史上頗有些名氣,但隨著歲月流逝,古道的龍頭部分嚴重毀損,昔日的鋪路石料已經蕩然無存。在陽臺山老年公寓及300多名老人的努力下,3000多塊古道舊石料被找回,有著140多年歷史的古道龍頭今年又重現往日風採。
“善來金階”即妙峰山古香道的中北道,最早只是崎嶇難行的羊腸小路。清代同治年間,太監們為方便慈禧上香,重新修治妙峰古道,據說鋪路所用石塊都是經過流水衝刷、一面天然平整的岩石,尋找起來極其困難,每鋪一塊石頭就要花費一兩銀子,“金階”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經過100多年的風雨洗禮,“善來金階”的主體基本保存完好,但龍頭部分的古道已經蕩然無存,僅剩下一條斜坡狀的土路。海淀區文史專家張有信介紹,由于龍頭部分緊挨山下,很多鋪路石塊被當地村民撬走,有的用來壘砌豬圈,有的成了自家院落的鋪地石,有的蓋了房,還有的遭到破壞後四散在山溝草叢里。
而今,“善來金階”龍頭恰好就處在陽臺山老年公寓的院內。為修繕這條古道,老年公寓里居住的300多名老人四處奔走,只要發現被遺棄在各處的未經雕琢的平面石頭,就記錄在案,然後由老年公寓派出車輛拉回。3年時間里共拉回符合條件的石頭3000多塊。經海淀區文物所鑒定,這些都是當年鋪設“善來金階”龍頭所用石料。
在海淀區文物所的指導下,陽臺山老年公寓用找回的原古道石料,修復了長186米寬4米的龍頭道路。值得一提的是,這段道路兩側各保留了高1米、寬0.5米的圍牆,極大還原了“善來金階”140多年前的歷史舊貌。(記者王海燕 通訊員陳厚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