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旅行社經營現狀普遍慘淡 或將分流本土業務

時間:2010-09-01 09:50   來源:北京晨報

  日前,在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上,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表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外商投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的政策,政策一旦出臺,將在中國部分地區先行試點。業內表示,外資旅行社有其特有的優勢,市場格局或將發生改變。

  現狀:業務經營普遍慘淡

  至今,美、日、歐等國及我國港澳臺地區一些知名旅行社相繼在內地開辦合資、獨資旅行社,但經營范圍受到一定限制。特別對于外商獨資社或參股成立的旅行社子公司,由于沒有更具優勢的出境遊經營權,業務經營舉步維艱,以勉強支撐運營成本開銷,經營普遍較為慘淡。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博士馬儀亮介紹,以香港康泰為例,其1994年便在廣州成立了辦事處,由于預期兩年內出境業務將獲得開放,便于2000年轉制升級為廣州康泰國際旅行社。但由于出境遊業務開放遲遲未能成行,目前康泰由成立之初的80人銳減為目前的20人,通過經營香港入境業務和部分包團、“機+酒”等業務,勉強實現盈虧平衡。

  未來:或將分流本土業務

  據了解,幾年前,國家旅遊局降低了外資旅行社的準入門檻,刪除了關于外商投資旅行社注冊資本最低400萬元限額,同時還取消了關于外商投資旅行社不得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然而,目前已經開放的國內遊和入境遊業務並非重點,外資旅行社最大優勢在于出境遊。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外資旅行社一旦開放出境遊,則將大大有利于其直接引入中國客源,肯定會分流一部分本土旅行社的旅遊業務。對此,馬儀亮認為,對國內旅行社造成的衝擊更多表現在宏觀市場環境的競爭加劇,而對具體業務的開展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總體來說,且是利大于弊。他表示,外資社由于沒有網點優勢,與本地社之間形成的是錯位競爭格局;其次,外資社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發展模式值得內地社學習和借鑒,還能通過合作實現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互補互促。

  應對:優勢互補資源互用

  經過多年整合,某些本土大型旅行社已頗具實力,對于中國普通團隊遊客來說,價格較低且綜合產品較多的本土旅行社或許更有吸引力。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在廣東市場的調研顯示,絕大多數的內資社還是支持開放和歡迎競爭的。馬儀亮建議,國內出境組團社可以完善內部管理和增強產品開發,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同時加強與內資社及外資社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用,通過客戶資源管理與信息技術運用等手段提高人性化服務水平。

  正如我國開放銀行業,渣打、匯豐等外資銀行準許設立分公司和經營人民幣業務,但這並不能影響內地銀行的市場主導地位一樣。向外資社開放出境遊業務,能夠進一步凈化市場秩序,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利好。(劉覓覓)

  數據播報

  出境遊人數速增11%

  截至今年8月,全球已有14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最新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400萬人次,增速超過11%,旅遊服務貿易逆差將達50億美元,至2015年則有望達到2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旅遊市場,勢必成為外資旅行社爭搶的一塊大蛋糕。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