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乒壇國手陳佑銘先生興致勃勃赴香港旅遊,卻遭導遊強迫購物,氣憤中引發心臟病,猝死于旅途。這一不幸事件的處理,隨著香港有關當局前不久嚴厲處罰肇事旅行社而塵埃落定。
旅遊是悅目之事,購物為賞心之舉。而在旅遊購物中送了性命,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其實,強迫購物這一類弊端,在香港與內地時有發生,只不過當事人沒有為此喪命,也沒有國球手那麼地位顯赫,大多“自行消化”了。
赴港旅遊中的一些“貓膩”,其實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筆者前些日子還曾為此專程前往“暗訪”。我是從網上報名參加的深圳某旅行社“三天四晚香港遊”,報價僅680元人民幣,還含一張300元的迪士尼主題公園門票。如此低價,旅行社如何運作並贏利,去之前百思不得其解。待走完全程,才恍然大悟:旅行社完全是靠帶遊客購物,來彌補零負團費的不足。
負責“地接”的香港旅行社,幾乎完全是靠帶遊客購買高價貨品,從中分成,來支付遊客吃住行費用,還要從中賺錢。一名團友花1.8萬元購得的“百利達金表”,經查並非店主聲稱的“瑞士名表”,實價不過千元。同店售出的“黑寶石”首飾,送國家權威珠寶檢驗部門鑒定,證實不過為玻璃制品!遊客被導遊一連“堵”在賣場幾個小時,辛辛苦苦買回的還是質次價高的東西。聯想到陳佑銘先生的遭遇,在那種情況下,不生氣才怪。
零負團費害人,甚至可以害死人,這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鐘。而零負團費屢禁不絕,究其原因,一是市場競爭的壓力使然,二是從業者受到利益的驅使。有的旅遊者貪小便宜,有意選擇質次價低的旅遊產品,也難辭其咎。須知團費低了,達到“零負”的程度,必然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還得從購物等方面為此而“買單”。實際上有不少瀟瀟灑灑選擇“優質誠信香港遊”產品的遊客,雖說團費多交了一點,卻很少聽說有因服務質量差而投訴的。這就說明,是邁入“購物天堂”,還是掉進“購物陷阱”,就在于一念之差。
這一回,因陳先生的離去,國家旅遊局責成有關部門對內地相關旅行社進行查處;香港有關當局更是動了“真格”,終止了涉案的香港永盛旅行社旅遊業議會會籍。按照港島的規則,該會籍一旦取消,就將被停牌。砸掉違規旅行社的飯碗,無疑是很重的一種懲罰。事後追責是必要的,防患于未然則更加重要。事實上,發現零負團費這個陷阱並不難,從一些旅行社公開打出的產品廣告中就能找到蛛絲馬跡。若是對故意設立陷阱的經營者一發現便嚴肅查處,零負團費是不難杜絕的。
假如陳佑銘先生知道,在他身後,旅遊業很快變得規范有序,他的在天之靈是可以得到告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