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拾掇 走進歷史長河探訪最魅力線路

時間:2010-12-10 11:24   來源:騰訊旅遊整合
<P>  在當下的旅遊線路中,絲路之旅無疑是最具魅力的線路之一。那氣勢恢弘的大漠遺跡,神秘雋永的石刻長卷,綿延不絕的千年駝鈴,異風交匯的重鎮驛站……無不把人帶進歷史的長河,去遙想絲綢古道昔日的繁榮、輝煌、雄霸和沉寂。它們用歷史的年輪作經線,用地域的跨度當緯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坐標係。</P>
<P>  于是,便想用一個普通現代遊客手中的鼠標,去點擊曾經標注過的方位。把那些記憶中的片段拾掇起來,連成一條自我描繪的“絲綢之線”。 
<P align=center><IMG src="./W020101210476994384510.jpg" OLDSRC=W020101210476994384510.jpg /></P>
<P align=center>坎布拉</P>
<P>  坎布拉,皇冠上的紅藍寶石</P>
<P>  你見過潔凈如瑩的黃河之水嗎?你能想像色如丹霞的山峰會是什麼樣嗎?我見過,去了坎布拉就會知道。</P>
<P>  當我們來到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面對平如鏡、碧如玉、清如泉的黃河第二道水庫——李家峽水庫時,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黃河之水!</P>
<P>  借登一艘渡船,駛入碧波蕩漾的水面,頓感身心得到了一次滋養。心中頓時升騰起萬千感慨:這才是真正的母親河啊,流淌在中華民族血管里的玉液瓊漿!看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是豐厚的,只是我們太不珍惜,揮霍得太多。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站回到歷史的起點,讓清泉再回流一次?</P>
<P>  坎布拉位于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境內,海拔近4000米,它的藏語意思是“被森林覆蓋的神山”。在陽光的照耀下,對岸山峰的色彩漸漸變得濃重起來,由青變赭,由赭變赤,由赤變朱,直到整座山峰通體赤紅,就像是被太陽的魔棒點染過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變幻、怎樣的跳躍、怎樣的不可思議!我想,這大概就是幻想中的丹霞地貌了吧,這些以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奇特山峰,崖連崖,谷連谷,千姿百態,突兀恍若,又雄偉壯觀,氣宇非凡。置身其間,倣佛進入了一座精心制作的動漫城、一部魔幻大片里的某個場景。隨著渡船不斷地向峽谷的縱深駛入,更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丹霞般的山體,簇擁著綠如藍的碧水,這一紅一綠,分明就是鑲嵌在皇冠上的紅藍寶石,熠熠生輝。</P>
<P>  棄舟登岸,卻是另有一番景象。站在聳立的峭壁之間,抬頭只見飄逸的祥雲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只有一方藍天像一扇洞開的天窗。自己倣佛成了一只井底之蛙,又像是甕中之鱉,被禁錮得喘不過氣來。聽說要走出這片峽谷必須坐車在顛簸的山道上行駛40多分鐘,但經不住探索自然奧秘的誘惑,還是咬咬牙擠進了退了役的舊吉普車。</P>
<P style="MARGIN: 0px">  穿越了峽谷,眼前豁然開朗。一片臺地,鮮花盛開,呈現出赤地變青山的神奇,坎布拉的真實含義在這里得到了體現。多彩的植物景觀,使四周的景物都生動了許多。挺拔的樺樹、油松、雲杉,扎根在懸崖峭壁之間;優美的山榆樹,瀟布地點綴著山岩坡地;爛漫的海棠、沙棘、花楸,遍布于溝沿溪邊……登上半山腰的涼亭,已是氣喘吁吁,畢竟這是在高原。稍事歇息,盡情地欣賞著此番美景,耳邊還不時傳來山下小賣部里一首接一首播放的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P>
<P style="MARGIN: 0px">&nbsp;</P><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 
<P align=center><IMG src="./W020101210477040445402.jpg" OLDSRC=W020101210477040445402.jpg /></P>
<P align=center>月牙泉</P>
<P>  沙漠之眼</P>
<P>  大漠深處,一泓清泉;碧草環繞,鮮花簇擁;新月如鉤,明眸傳神。這就是沙漠之眼——月牙泉。</P>
<P>  去月牙泉的那天,正是盛夏里的一個晴日。為了躲避烈日的灼烤,特意推遲了出發的時間。等到夕陽西下,傍晚時分,才向沙地而去。</P>
<P>  越往月牙泉方向,沙山越密,也越高,不知不覺已置身于沙海的谷底。不知去往月牙泉的路有多遠,不少人選擇了騎駱駝,還有的坐了車。我卻執意想徒步前行,找一找在沙漠之中飄忽的感覺。</P>
<P>  盡管已近黃昏,大漠的光照依然強烈。而且白天能煮熟雞蛋的沙溫,一時還無法還原。所以導遊關照,必須穿上鞋套方可在沙地上行走。而我卻正想享受一番這樣難得的沙漠“足浴”,就索性連涼鞋也脫了,光著腳丫,向流沙深處跋涉……</P>
<P>  約摸半個多小時,拐了幾個彎,翻過一座沙山,正好成一個俯視的角度。遠遠望去,眼前忽然像是出現了一座脫世的天城:浩瀚的沙丘,此起彼伏,滿目的沙粒透射出金子般的光澤。真是從未見過的一種壯觀,讓人激蕩和震撼。巨大的沙盤中央,一灣碧波,蕩蕩漾漾,清澈如瑩;一席芳草,蔥蔥翠翠,隨風搖曳;一座殿宇,威威儀儀,靜守一翼。好一幅天穹宮闕圖,整個畫面顯現出少有的空靈和靜謐。</P>
<P>  真的難以想象,在與荒涼、幹涸、孤寂、恐懼、絕望,甚至死亡聯係在一起的地之一角,怎可以有終日不絕的甘泉與之相伴,有生機競現的綠洲長此相依?一個放蕩不羈、喜怒無常的大漠巨人,怎能與這般纖細而恬靜的“情人”廝守千年?而且這種結合竟是如此的天衣無縫、渾然合一。這便是陰陽剛柔的天地之大和諧!</P>
<P>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漢朝時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其神妙之處就在于泉在流沙中,千年不枯竭;風吹沙不落,日曬流不息。</P>
<P>  流連于月牙泉的暮色之中,轉眼已到返程之時。還想再做一次流沙的“遊子”,便繼續沿著投影分明的沙脊線攀登。遠處不時傳來叮當的駝鈴,身後是一串清晰的腳印,倣佛有個聲音在說:這就是你走過的路。</P>
<P>  沙漠腹地,畢竟兇險。剛一會還麗日晴空,頃刻間便狂風大作。頓時飛沙走石,昏天黑地。一種恐懼感不由而生,一切生命都像要被吞沒一般,身後的腳印也早已無影無蹤。真是一場極富挑戰性的考驗,不進則退,唯有堅持。一旦風沙散盡,大漠上又會留下新的足跡。</P>
<P>  與風沙抗爭如此,人生的旅程又何嘗不是如此!</P><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 
<P align=center><IMG src="./W020101210477040934356.jpg" OLDSRC=W020101210477040934356.jpg /></P>
<P align=center>麗江古城</P>
<P>  駝峰線上的陽光小鎮</P>
<P>  如果不是《一米陽光》,麗江在人們的眼里也許不會那麼現代和浪漫;如果沒有曾經的茶馬古道、駝峰航線,麗江在人們的印象中也許不會那麼神秘和具有歷史的沉重感。只是世上的事本來就沒有什麼也許,這個駝峰線上的陽光小鎮,正是因為積淀了歷史、充滿著浪漫,而備受世人的矚目,讓向往者紛至沓來。</P>
<P>  別以為小鎮上的老外只是當下才涌入的,早在二戰時期,這里就是著名的國際戰爭運輸通道——駝峰航線上的一個重要驛站。據說鎮上有幾位健在的高壽老人,至今還能流利地用英語與人交談。別以為鎮上的咖啡屋是因為旅遊需要才設計出來的,同樣,由于駝峰航線的存在,盡管在血雨腥風的環境下,這里卻依然散發著異國情調。</P>
<P>  駝峰航線開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抗日戰爭最危難的時刻。是40年代世界聞名的一條軍用航線,主要用于運輸戰略物資和人員。航線跨越重重高山峻嶺、峽谷深淵,沿途有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脈和橫斷山脈。起伏的山巒猶如駱駝的峰脊,“駝峰航線”便由此而得名。</P>
<P>  所以,直到如今,在麗江,薩克斯和納西古樂可以同時在每一條小街響起;搖曳的燭光和火紅的燈籠,可以在每一個入夜時分同時點亮;耳熟能詳的English和隨處可見的東巴文字,可以在每一處不經意間同時出現;戰爭史上最兇險的運輸航線和貫穿中西最繁華的“茶馬古道”,可以在每一位麗江老人的故事中流傳。</P>
<P>  我們徜徉在青石壘砌的“四方街”,穿梭于清流潺潺的小鎮古道,從每一個街區拐角仰望玉龍雪山的雄姿;流連于接連不斷的各色店鋪,盡情選購別具特色的印花土布、銀器首飾、花色小包、艷麗頭巾;看摩肩接踵的老外專心地在路邊寫生、拍照,與納西族老人共同起舞,在入夜的橋頭小酒館歡歌痛飲。</P>
<P>  如果世界上真有哪個地方可以讓人這樣忘情和投入的話,那麼這個駝峰線上的陽光小鎮就一定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個了吧?</P>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