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產生于宋朝時代,明、清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更是中國民居建築“天人合一”的光輝典范。 南靖是福建土樓的故里,共有大型土樓1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書洋鎮、梅林鎮等。其中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于2008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6處世界遺產。 【簡介】 【旅遊貼士】
福建南靖土樓——兩樓
和貴樓
懷遠樓
福建南靖土樓——兩群
田
螺
坑
土
樓
群
田螺坑土樓群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及橢圓形的文昌樓五座樓組成,它始建于1662年,整個群體的形成歷時304年。
據專家考證,五座土樓之間採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是福建土樓中最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土樓。 [詳細]
·圓形振昌樓
·圓形瑞雲樓
·圓形和昌樓
·方形步雲樓
·橢圓形文昌樓
河
河坑土樓群位于南靖縣書洋鎮曲江村河坑自然村,是福建土樓中排布最密集的土樓群落。
從最早的朝水樓到最晚的永慶樓的落成,建造足足跨越了423年。7座明清時期建造的方形土樓和7座近代建造的圓形土樓構成兩組地上“北鬥七星”的星象奇觀。 [詳細]
最有名—裕昌樓
最早—朝水樓
最晚—永慶樓
·永盛樓 ·繩慶樓 ·永貴樓 ·陽照樓
·南薰樓 ·永榮樓 ·春貴樓 ·東升樓
·曉春樓 ·裕興樓 ·南動樓
旅遊休閒頻道制作 責任編輯:李典典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